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477页(588字)

【生卒】:1939—

【介绍】:

德国人、剧作家、小说家

中学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1960年在大学学习哲学并取得学位。6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1962年在赫姆林主持的诗歌朗诵会上成为诗坛新秀,1965年出版的诗集《自我挑战》受到广大青年读者的欢迎。

他的语言富于哲理性,主张诗歌不是要用一种尽善尽美的方式描绘现存事物,而是要突破现存事物,要揭露前进中的矛盾,指出集体的统一与个人权利、个性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他的诗歌表达了青年要求和变革的愿望。

1970年又推出诗集《我们,而不是他们》,70年代他又发表了《反对均衡世界》(1974)和《正步练习》(1979)两部诗集。作为戏剧家的布劳恩受布莱希特辩证剧影响,多以社会主义内部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为题材,如《翻斗车工人》(1967)、《辛策和孔策》(1973),后一部利用歌德与魔鬼定约的命题,表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的问题。

1979年完成的《世界大同》,借用中国历史上秦末农民起义的框架表达革命不能中断停顿倒退的思想。

在剧作《列宁之死》、《格瓦拉或太阳国、德米特里》,表达了他对革命后向何处去的思考。布劳恩还写有中篇小说《未完结的历史》(1975)、《卡斯特的无拘无束的生活》(1972)和《辛策-孔策-小说》(1985)等,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探索和观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