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24页(576字)

【生卒】:1893—1979

【介绍】:

英国人、批评家。

早年在剑桥毛德林学院学习,1922至1929年间在该校讲授英语和心理学。这期间出版了3本颇有影响的着作。

《意义的意义》(1923,与C.K.奥格登合着)是语义学的先驱着作。《文学批评原理》(1924)和《实用批评》(1929)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批评理论。

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者,他认为诗歌具有某种心理治疗作用,它可协调各种人类冲动,使其集中在一个统一的美学整体上,从而可使作家和读者在心理上获得必要的平衡。他在阐述诗歌的这一功能时,采取一种仔细研读诗歌本身的方法,这一方法通过他的学生威廉·燕卜荪及其他人的进一步发展,最终演变为“新批评”。

30年代,他继续在剑桥执教,同时还频频到国外讲学。这一时期,他用大量时间研究由奥格登首先提出的“基本英语”体系。基本英语仅用850个单词。

他认为,这种简单而清楚的英语可促进世界各民族的相互理解。1942年,他出版了用基本英语翻译的柏拉图的《共和国》。一般认为理查兹的基本英语可用于教授外国人学习英语,但对它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1944年,他被聘为哈佛大学教授,后于1963年担任该校荣誉教授。他的诗歌收集在《内心对白》(1972)中。论文集有《科学与诗歌》(1925)和《思辨工具》(195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