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26页(813字)

【生卒】:1872—1970

【介绍】:

英国思想家

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完成了40余部着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个方面。主要建树在数学和逻辑学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年时所写的有关道德、政治、教育、和平主义等方面的着述,激励和启发了很多人们。

晚年积极参与反对制造核武器和反越战斗争,成为全世界有理想青年的鼓舞者。

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1890年考入剑桥三一学院,在哲学家麦克塔格特影响下成为绝对唯心主义者。

1898年参加了穆尔领导的对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叛运动,从此转变成为经验主义者、实证主义者和物理实在主义者。他认为科学的世界观大都是正确的观点,在这一基本前提下,确定其哲学事业的三项目标。最根本的是把人类认识上的虚荣、矫饰减少到最低限度并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

这一目标体现在他的《意义与真理的探究》(1940)和后期主要着作《人类的知识:它的范围和界限》(1948)。

第二个目标是建立逻辑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数学原理》(1903)就是要表明数学可以从极少数逻辑原则推演出来。

第三个目标是分析的,假设从语言可以推论它所描述的世界。这一目标出现在其摹状词理论、逻辑原子主义以及《心的分析》(1921)、《物的分析》(1927)两部着作中。

1910-1913年间与哲学家和数学家怀特海共同完成了3卷本的《数学纲要》。自从《数学纲要》出版后,罗素的哲学工作主要是分析方面的,成为分析哲学运动的先驱之一。

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0年代以后他的注意力从哲学转移到国际政治方面。

1954年谴责氢弹试验,随后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声明;1958年发起禁止核武器的示威运动。60年代后期,猛烈攻击美国的越南政策,并与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等人组织了国际战争罪犯审判法庭。

60年代最后三年他的3卷本自传出版,从文学角度看,这也许是他的最佳作品。

上一篇:鲁明斯 下一篇:萨克维尔-韦斯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