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48页(1712字)

【生卒】:1882—1941

【介绍】:

爱尔兰小说家人。

生于都柏林。父亲因追随爱尔兰独立运动领袖帕内尔,谋得税收官一职,帕内尔倒台后,其父也因失职而被迫退休,家境开始衰败,不久便债台高筑。乔伊斯1888年入耶稣会学校,但因经济窘迫不久辍学,在母亲帮助下自学,两年后免费就读于另一所耶稣会学校。在校时乔伊斯便显露出多方面的才能,并开始习作,同时博览群书,其中大多是教会学校所未推荐的书,后逐渐对宗教失去了信心。

1898年他进入都柏林大学攻读语言学,掌握了多门外语。1900年4月乔伊斯发表《易卜生的新剧》一文,并写信向73岁的易卜生致意。次年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把都柏林人称为市侩庸人,批评爱尔兰戏剧迎合市民的低级趣味,认为只有到国外才能学到真正的文学。这些文章表露了这位年轻人的叛逆性格。

1902年乔伊斯获文学学士学位,1904年6月与娜拉·巴纳克相爱并一起离开了爱尔兰,但两人直到1931年才正式结婚。乔伊斯早年在巴黎靠撰写书评与教授英语谋生。1904年他应约为《爱尔兰农家》杂志撰写短篇小说,共写成15篇,后以《都柏林人》为题汇集出版。作品通过描写下层市民的日常琐事来反映都柏林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爱尔兰的庸俗风尚的反感与蔑视。

小说在对平庸琐碎的描写里,初次显露出一种大家手笔,可见出易卜生、福楼拜对他的影响。1914年2月至1915年9月乔伊斯在《自我主义者》杂志连载小说《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年出版单行本。

这是部半自传体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内心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说主人公与他本人相似的成长过程:背弃教会,离开祖国,流亡他乡,潜心艺术,并以此说明现代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小说的人物描写细致深刻,加上贯穿全书的幽默笔调,显示出作者较深厚的文学功力。1915年乔伊斯移居苏黎世。此时他经济拮据,健康状况也日差,先后动过20多次手术,双目有时近乎失明。

但他仍笔耕不辍。1918年3月纽约《小评论》杂志开始登载他用7年时间写成的代表作《尤利西斯》的部分章节,直至1920年10月因小说被美国政府定为“淫书”才停载。

该小说于1922年在巴黎出版,但直到1933年12月6日美国法院做出解禁决定后才得以在美出版。

英国版于1936年面世。小说以都柏林报纸广告推销员布卢姆、其妻摩莉及青年学生迪达勒斯3个人在1904年6月16日这天的活动贯穿始终,表现了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孤独与绝望。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小说与荷史诗《奥德修纪》的对比(小说主人公尤利西斯与史诗主人公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斯;都柏林一日游荡与史诗英雄的十年漂泊;现在与过去等),赋予了平庸的现代生活以悲剧的深度。

书中意识流手法的使用也引人注目,尤其是小说结束时长达40页共8大段无标点符号的摩莉的“内心独白”,开现代派小说之先河。1939年乔伊斯发表了他称之为杰作的最后一部小说《为芬尼根守灵》。

小说描写都柏林一家小酒馆老板伊尔威克梦中的经历,梦境情节复杂,描写的语言风格千变万化。

同时,乔伊斯利用充满全书的暗示与双关语、谐音语来表达小说中隐含的复杂意蕴。

小说的循环结构表达了死亡——复活这个主题,以此象征历史的循环。作者同时借用意大利思想家乔万尼·维柯(1668-1744)的循环论说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正处在分崩离析的阶段。乔伊斯历时十几年才完成这部小说,他在病中字斟句酌,多处修改达14次以上,体现了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部小说是他最为晦涩难懂的一部,但却充满了诗意与机敏,乔伊斯希望他的读者用整个一生来阅读它。

乔伊斯是一个最不为人了解、又最容易被人误解的作家。

他的祖国最后撤销了对《尤利西斯》的禁令。他的作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试图解读《尤利西斯》的着作和工具书也出版了几十种。尽管至今对他仍有不同看法,但乔伊斯对现代小说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尤利西斯》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名着的地位,也得到各国评论界的肯定。

他的小说涉及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善于表现普通人与普通事。他的语言功底极深。

其他作品有诗集《室内乐集》(1907)、《佩尼亚克诗篇》(1927)和剧本《流亡者》(1918)等。

上一篇:约翰斯顿 下一篇:卡瓦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