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67页(754字)

【生卒】:1926—

【介绍】:

法国小说家、文艺评论家。

他和罗伯-格里叶、萨洛特、西蒙一起被公认是“新小说”派的发起人。早年就读于北方,后进巴黎大学研读哲学,兴趣甚广,除文学创作外亦涉猎雕刻、绘画、音乐。

1950年后,先后在埃及、英国、希腊、瑞士等地执教。第一部长篇《米兰巷》(1954),以新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巴黎一幢住宅楼里12小时内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

获费内翁奖的《时间的运用》(1956),以日记体形式零零碎碎地堆画起一个客居异国的青年在事业与爱情中体验到的苦闷与惆怅。获勒诺陀奖的《变》(1957),独具匠心地以第二人称“您”的叙述角度将一个有婚外恋的小人物的复杂心态和曲折的思想变化淋漓尽致地抖落出来,在从巴黎至罗的火车旅行中,主人公的思维随着车轮的滚动而不断地活动、变化,而这一位“您”又对自己谈到自己矛盾的思想变化。1960年的《度》又尝试以三种不同的叙述角度记录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生活。与《变》中对叙述时间、空间与心理时间、空间关系的探索一样,《度》中的三种角度充分表明了新小说在叙述时间、空间中表现能力的巨大可容性与可塑性。

小说作品还有《运动体》(1962)、《航空网》(1962)、《每秒水流量6810000升》(1966)等。70年代之后,他居住在尼斯,作品更加多样化,有论音乐、小说、人种学、梦幻等多种论着问世。尤其在绘画方面,他的《插图》(4集,1969-1975)和《关于绘画的言词》(1969)集中了他的美学思想。歌创作以把玩文字游戏为乐,视言语为自动生产、自动孕育的机械,诗集《相近之功》(1970)充满了这方面的创新。

90年代后,他连续发表了五卷本小说作品《地点之精》,还有《陀螺仪》(1996)、《履历》(1996)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