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35页(973字)

【生卒】:1916—

【介绍】:

西班牙小说家

生于拉科鲁尼亚。曾在德里大学攻读法律。当过记者、职员、斗士和电影演员。1957年成为皇家学院院士。

198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95年获塞万提斯文学奖。塞拉被认为是恢复内战后曾一度中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关键性作家。

他的中篇小说《帕斯夸尔·杜阿尔特一家》(1942)的问世标志着曾一度陷入萧条的西班牙文坛开始复苏。小说主人公是个青年农民,因受愚昧的家庭的影响和恶劣环境的胁迫,在绝望中亲手杀死了亲生母亲,被判处极刑。

小说的背景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西班牙农村。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农村的落后和人们的无知有所针砭和揭露。在写作手法上采用“恐怖主义”,这是自然主义的一种变体,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方面作者有意夸大了生活中丑恶、怪异的一面,以造成读者对被描写对象的厌恶感。进入50年代后,作者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更为明显。

代表作《蜂房》(1951)的发表标志作者的创作已至臻成熟。作品展示了内战结束3年后马德里的面貌:贫困、饥饿、卖淫、疾病,这是战争造成的创伤和法西斯暴力产生的结果。小说的人物异常众多,据统计有300余人,但他们的活动互不联系,全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书中人物的共同特点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他们感到苦闷、彷徨、得过且过,他们活像一群黄蜂,除了为生存而挣扎外,已失去了生活的目标。

《蜂房》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小说描写的事件有具体的时间(1942年)和地点(马德里),经历的时间仅一天半,作者仿佛拿了一部摄像机,将这一天半时间内发生在马德里街上的某些事件摄入镜头内;第二,小说没有主角,书中众多的人物作为一个整体,构成小说的主人公,称为集体主人公;第三,作者采取“不介入”的态度,人物性格的展示完全靠他们自身的言行,尤其仰仗书中出现的大量的对话。塞拉的中长篇小说还有《疗养室》(1943)、《托美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历险记》(1944)、《卡特威尔先生与其子的谈话》(1953)、《金发女郎》(1955)、《风车及其他中篇小说》(1956)、《饥饿者的滑梯》(1962)、《为两个死者弹奏的玛祖卡》(1983)、《失败者遇害记》(1994)、《浴后讲话故事》(1995)等。

此外,塞拉还发表了大量的集、散文集和游记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