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061页(696字)

20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潮。

创始人是智利诗人比森特·维多夫罗。比森特·维多夫罗出身名门,1916年旅居法国时,曾在阿波利奈尔和雅科布创办的《SIC》和《北南》工作。

后又取道西班牙,在德里结识了拉斐尔·坎西诺斯并同博尔赫斯过从甚密。时值西班牙极端主义兴起。

维多夫罗带着欧洲现代主义的狂热,于1921年创办了旨在“改变西班牙语诗风”的新文学杂志《创造》(创造主义由此得名),声称“艺术只不过是艺术家赋予大自然的一种色彩;新现实”,“诗人的天职,第一是创造,第二是创造,第三还是创造”。1925年,他在巴黎发表《宣言》,进一步阐释创造主义,说:“创造主义不仅是一种文学流派,而且还是一种普遍的美学原则”,认为反映是无能的表现,不能为大自然增添什么,“唯有创造可赋予艺术家以存在的理由”。

他相信现实中的一切矛盾都可以在创造中得到解决,创造“向你们伸出双臂,将你们引向地平线之外、金字塔之巅;人们在那个领域里超越了真与假、生与死、时间与空间、理智与梦幻、精神与物质的界限”。他力主在创造中摈弃一切模仿,“赋一首诗,就像大自然培育一棵树一样”。“当我写‘小鸟在彩虹上筑巢’时,我向你展示了一种新的境界,一幅自然难以企及但又非常美好的图景……诗人决不是鹦鹉!”因此,创造主义喜欢出奇制胜,惯于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清晰的东西晦涩化,反之亦然。由于对许多人而言,维多夫罗的创造主义与鲁文·达里奥的现代主义雷同,该流派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除了维多夫罗本人的《逆风集》(1925),几乎没有留下别的像样的作品;但是,它却对稍后的具象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