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069页(774字)

【生卒】:1934—

【介绍】:

美国着名克思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

生于俄亥俄州克里夫兰。曾在哈佛福德学院、耶鲁大学学习,并先后在法国阿克斯大学和德国慕尼黑大学及柏林大学留学。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先后在哈佛大学、圣迭戈加州大学、耶鲁大学和杜克大学任教。

詹姆逊27岁时发表他的第一部着作《萨特:一种风格的始源》(1961)。

此后潜心于马克思主义和文学理论研究,完成了被称为三部曲的专着《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语言的牢房》(1972)和《政治无意识》(1981)。《马克思主义与形式》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和卢卡契理论的论证和发展,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在美国的确立,也促进了对卢卡契及法兰克福学派诸理论家的研究。《语言的牢房》重点论述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但其基调仍然是卢卡契《历史和阶级意识》的发展;詹姆逊坚持历史观点,认为结构的思想具有内在的同属性。《政治无意识》进行总体性的文学和理论指涉,把明显的思想构成习惯与对文本细节的丰富反应结合起来,并从已知的概念中衍生出富于创造性的洞察力量。他认为,人类社会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永久的意识习惯,这种习惯可以称作“叙述”,它是人类思想的主要作用;文学作品产生自己的潜文本,将现实纳入它的组织结构;文本是一种独特的思想意识,是更大的阶级陈述语言中的一种“言语”,是阶级之间战略对抗中的象征性活动;形式本身是一种内在的思想意识,生产方式在文学作品里会留下种种痕迹。詹姆逊写了大量论文,收入二卷本论文集《理论的意识形态》(1988)。

近期的新作有《后期马克思主义》(1990)、《可见的签字》(1990)、《后现代主义,或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1)、《地理政治美学》(1992)、《时间的种子》(1995)和《布莱希特与方法》(1998)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