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072页(713字)

【生卒】:1905—1975

【介绍】:

美国文学批评家、小说家

生于纽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曾长期在坎宁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是所谓的“纽约才子”之一,参与过《坎宁评论》(亦译《肯庸评论》)和《党派评论》的编辑工作。特里林的文艺见解曾受“新批评”影响,但更多的是社会学和心理分析的影响。他晚年曾说,“对于我的批评作品,对于我的整个知识分子的生活,我从不怀疑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的主要着作有《马修·阿诺德》(1939)、《E.M.福斯特》(1943)、《自由的想象:文学与社会论文集》(1950)、《对立的自我》(1955)、《弗洛伊德和我们文化的危机》(1956)、《弗洛伊德的生活和作品》,以及关于三四十年代美国道德和政治的小说《旅途中》(1947)。其中最重要的是《马修·阿诺德》和《自由的想象》。

前者是对阿诺德人文主义观念的总结,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后者载有他的两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弗洛伊德与文学》和《艺术与精神病》。第一篇论文对弗洛伊德进行了历史评价,既指出他的理论的巨大力量,又指出其中的弱点和不足;他在赞扬弗洛伊德的同时,又批评他的认识论过于狭隘。

特里林认为,艺术作品体现并反映人类经验和社会现实,最终会影响人类和人类的文化。在第二篇论文里,特里林特别强调人类心理学的根本基础是社会存在,他通过引进社会学和美学,批评弗洛伊德对艺术家的片面看法,指出艺术家处理素材的能力才是艺术家才能的基础。特里林还编辑过一些批评论着,其中《文学批评》(1970)最为着名。这部着作和他的《马修·阿诺德》对当前美国兴起的“文化批评”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