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劳动的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232页(750字)

旨在满足人们对劳动的需求而采取的激励人的活动的措施。

物质刺激因素同对劳动这一谋生手段的需求相联系;精神刺激因素则同人对创造性劳动活动的需求相联系,因为这种活动能使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社会意义感到满足。每一种社会经济形态都有自己的劳动鼓励制度,它是经济、道德、思想等社会现象的总和。鼓励的性质和内容取决于社会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个人在精神上的完善程度。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私人企业的利益占统治地位,这便决定了物质刺激畸形发展,而精神鼓励则受到损害和局限。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把鼓励的制度建立在物质刺激因素与精神刺激因素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在劳动尚未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吸引人们参加劳动、完善人的专业技能以及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基本形式,乃是物质利益(即劳动报酬)。列宁曾强调指出,“不是直接依靠热情,而是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依靠个人兴趣、依靠从个人利益上的关心、依靠经济核算,……才能把千百万人引向共产主义。”(《列宁选集》第4卷第572页)党和政府认为对个人的物质鼓励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不断完善其各种形式:扩大企业的奖励权限,推广经济核算制和奖金制度,实行班组承包,等等。

除物质鼓励外,精神鼓励(颁发奖章、奖状,表彰先进生产者等)也具有重要意义。精神鼓励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能对物质鼓励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样,物质鼓励也是同精神鼓励紧密相联的。使这两者在社会主义竞赛中达到有机的结合,正是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条件。

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劳动将成为生活的需要,人们劳动将不再计较劳动报酬的多少(参见共产主义劳动)。那时,精神鼓励就将成为一种主要的鼓励形式,而个人的物质利益则完全与社会的物质利益溶为一体了。

上一篇:劳动分工 下一篇:哲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