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美学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381页(1829字)

(希腊语aisthefikos——有审美感的、感性的) 一门研究人对世界的审美感受的规律,研究按美的原则进行创作的实质和形式的科学。

美学大约在2500年前的奴隶社会时期,产生于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美学在古希腊、古罗就有了很大发展。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卢克莱修·卡尔等人的着作,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它们肯定了美的客观基础,认为这一基础存在于现实世界的物质属性、各种联系、各种关系和规律性之中。这是与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学说不同的,柏拉图认为美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超验的理念,而艺术所再现的感性事物只不过是这一理念的反映。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作家、艺术家(ф.彼特拉克、Л.-Б.阿尔贝蒂、Л.达·芬奇、А.丢勒、布鲁诺、蒙台涅等人)的着作所体现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是在同西方中世纪关于“上帝的美”的神秘主义学说(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进行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启蒙运动时期的理论家(У.荷迦特、狄德罗、卢梭、温凯尔曼、莱辛、赫尔德)以及继承了他们传统的席勒和歌德等人,克服了贵族美学的思想,确立了艺术同现实生活的联系。

康德提出了美学判断完全“与实际利益无关”的说法。他把美同功利对立起来,把艺术形式的完美同思想内容对立起来,因而对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起过影响。黑格尔把历史主义的原则和矛盾的原则作为解释审美活动的基础,这就使他能够把审美活动同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质加以对比,以此说明劳动对理解美的实质的作用。

然而,由于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他把艺术看作是绝对精神的最初形式和不完善形式。

费尔巴哈企图直接从事物和现象的物质属性中引出美的东西,从生物学的规律中、从人的“天性”中引出美学的感觉和趣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美学,在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着作中(他们论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规律,创立了艺术的思想性和人民性的原则),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美学史上的根本转折,是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美学领域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全面探讨美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基础,是反对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对美学的歪曲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的课题和任务主要决定于下述一点:美学的专门对象——人对世界的审美感受——是由彼此密切联系着的三个方面构成的:(1)客观现实中的美;(2)主观的美(审美意识);(3)艺术(主观的美和客观的美的一种独特的统一)。

美学就是从这三方面的辩证统一来研究这三个方面的本质、规律和具体表现的。同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的理论不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认为,对世界的美学感受的客观基础是人们创造性的、有实践目的的活动,因为在这种活动中,可以显示出人们的社会本质及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创造力量。美学的基本范畴——美和丑、崇高和卑下、戏剧性、悲剧性和喜剧性以及英雄主义——都在社会存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即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政治活动中,在对自然的关系中,在文化和日常生活等等之中,作为对世界的审美感受的独特表现被揭示出来。

审美感受的主观意识方面,即审美感、趣味,评价、感受、观念、理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看来,都是反映和体现客观生活过程和关系的独特形式。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进行美学教育,培养进步的、发达的审美感和情趣,以及在审美意识方面同资产阶级残余影响作斗争的理论基础。

艺术、艺术创作是美学的对象,是它的最重要方面。美学研究艺术的本质及其规律,因而同所有理论的和历史的专门学科以及同艺术的各门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美学是哲理的科学。它研究人对现实(包括艺术)的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而各门艺术学科所探讨的则是艺术本身的特殊性。

美学如同哲学一样,是一门世界观的科学,其首要的研究课题,是解决审美意识和艺术对社会存在、对人类生活的关系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解决这个问题所遵循的是唯物主义,它科学地揭示艺术属性和艺术创作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艺术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艺术的党性和人民性、艺术的历史规律、艺术形象的特点、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艺术方法和风格、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艺术在共产主义建设中对改造社会的作用等等。

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致力于科学地深入分析和概括当代的审美过程,积极参与解决培养共产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任务。

上一篇:美学和技术 下一篇:哲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