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费尔巴哈,路德维希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396页(1377字)

【生卒】:1804-1872

【介绍】: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1830年因无神论观点被解除埃尔兰根大学的教学职务。他在乡村度过晚年。费尔巴哈虽然不承认克思主义,但于1870年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

费尔巴哈的观点在与宗教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从青年黑格尔派思想转向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宣传和捍卫唯物主义,这给了他的同时代人以巨大影响。恩格斯在谈及费尔巴哈的着作对解放运动的作用时写道:“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了费尔巴哈派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13页)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人本主义,它是革命前德国历史条件的产物,是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所抱理想的体现。费尔巴哈哲学演进的起点是:批判黑格尔关于人类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批判黑格尔把人类本质归结为自我意识。

摈弃黑格尔的这类观点,也就必然导致摈弃任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功绩是强调指出了唯心主义与宗教的联系。费尔巴哈同时还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性质。他对黑格尔的批判,开辟了利用黑格尔哲学之合理内容的道路,并在这方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然而,费尔巴哈实质上只是简单地抛弃了黑格尔哲学,因而看不到黑格尔的主要成就——辩证法。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在于捍卫唯物主义。他的人本主义表现为把人的本质问题提到首要地位,认为人的本质是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研究对象。但是,费尔巴哈在这个问题上并未能彻底地贯彻唯物主义观点,因为他把人看成是抽象的个体,看成是纯生物学上的生物体。

在认识论方面,费尔巴哈坚持经验主义和感觉论的观点,坚决反对不可知论。同时,他也并不否认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他曾试图联系主体的活动来描述客体,并提出关于人类认识和意识之社会本性的猜测,等等。

但是就整个说来,费尔巴哈并没有克服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这一点是因为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还完全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

费尔巴哈对社会现象的唯心主义观点源于他力图把人本学作为无所不包的科学用之以研究社会生活。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在对宗教和道德的探索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他把宗教看成是人的本性的异化:人似乎被二重化,人通过神才直观到自己的本质。这样,宗教便成为人的“无意识的自我意识”。

费尔巴哈认为这种使人二重化的原因是人对于自然界和社会自发力量的依附感。费尔巴哈关于宗教之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的猜测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费尔巴哈并未找到同宗教作斗争的有效手段(他曾认为,用有意识的自我意识代替无意识的自我意识可能是一种手段,归根到底是认为教育可能是一种手段),甚至还宣扬必须创立一种新的宗教。费尔巴哈不了解人们生存的现实世界,所以他从人天生固有的追求幸福的欲望中推导出道德原则;认为,只有每一个人都能合理地限制自己的需要,并能热爱他人,才有可能获得幸福。费尔巴哈所构想的道德带有抽象的、超历史的性质,是按照适用于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统一标准创立的。尽管费尔巴哈的观点有其局限性,他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先驱。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被一些现代唯心主义者用一种明显的唯心主义解释加以复现。费尔巴哈的主要着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年)、《基督教的本质》(1841年)、《关于哲学改革的预拟提纲》(1842年)、《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