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萨特尔,让·保罗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447页(1017字)

【生卒】:1905-1980

【介绍】:

法国哲学家和作家、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首领。

他的哲学观点是互相矛盾的。在他的哲学观点中,独特地交织着基尔凯郭尔、胡塞尔和З.弗洛伊德的思想。

萨特尔一面强调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性,一面又力图“填补”马克思主义,把存在主义的人本学和精神分析的论据塞进马克思主义。总的来说,萨特尔的观点是折衷主义的。其特点是力图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寻找中间道路,妄图克服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萨特尔以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即“存在先于本质”为出发点,在根本对立的两种存在形式——代替客观现实的“自在的存在”和同“人的实在”即意识相同的“自为的存在”——的基础上去建立自己的“现象学的本体论”。

存在和意识相脱离使萨特尔走上了二元论。按照萨特尔的观点,意识既然是自己特殊种类的存在的原因,因而它就是“存在之无”,就是存在的裂痕,就是“虚无”,但是只有它才是能动性、运动和生活之质的多样性的源泉,只有它把理性带入这个怠惰和荒诞的世界。萨特尔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辩证法的观点,但是,他把辩证法变成了论证非决定论的方法。他的辩证法是纯否定的,其范围局限于意识领域,并且完全被排除于自然界之外。

在道德方面,萨特尔采取纯主观态度。在这个问题上,自由是他的一个主要范畴。

以个人意识为基础的自由是人的行为的本质、活动的源泉和人存在的唯一可能性,他认为,“人是永远自由的,是完全自由的,或者他就根本不存在”。萨特尔否定道德的客观性原则和标准,否定人类行为的客观决定性。每一个人都“必须自己为自己想出一个法则”,“设计”自己,选择自己本人的道德。

萨特尔在《辩证理性批判》(1960年)一书中力图克服自己观点的主观性并建立一个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新理论,但是,他却把客观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推到次要位置,以人类的个人行为及其逻辑为出发点,用人本学的分析来代替社会历史的分析。萨特尔的文学作品是与他的哲学观点紧密相连的。萨特尔的社会政治立场并不是前后一贯的。他曾积极参加抵抗运动,尖锐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积极拥护和平和民主,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美国对越南的侵略。萨特尔晚年赞同极左运动,拥护修正主义思想。主要着作有:《想象》(1936年),《想象出来的东西》(1940年),《存在和虚无》(1943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年),《境况种种》(六卷本,1947-1964年)。

上一篇:排中律 下一篇:哲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