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社会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530页(832字)
(希腊语mikros——微小的) 社会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象是所谓“小集团”(其成员相互间具有稳定的、个人交往关系的、人数不多的社会集团)。
属于这类“小集团”的有家庭、低级劳动集体、科学集体、体育集体、军事集体、学校的班级、宗教教派等。微观社会学是20世纪30年代作为资产阶级社会学的一个流派出现的,其方法论基础是实证主义的哲学原则,而理论基础则是Г.齐美尔、Ч.库利、涂尔干、ф.坚尼斯等人的着作。研究资产阶级社会各种社会问题(解决阶级间、民族间和种族间的冲突的必要性,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宣传效率,与犯罪行为、资产阶级家庭的解体以及心理病态的增加作斗争,等等)所获得的资料成了经验主义的基础。理论微观社会学以摩莱诺、дж.霍曼斯、Р.贝尔斯(美国)、古尔维奇(法国)、Р.肯尼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人的着作为代表。
应用微观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密切相关,它集下列各流派于一身:起源于精神病学的社会测量学学派(摩莱诺学派),心理学学派即“集团动力学”(К.勒温学派)和以梅奥学派的社会学家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在这些流派范围内拟定了研究“小集团”和接触集体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各种形式的考察、咨询和晤谈,社会测量学的技术(制作标尺和字模,图示“小集团”的结构等)。
资产阶级社会学领域的微观杜会学研究,其方法论方面的缺陷在于,它无根据地企图把研究那些被看作社会的基本成分的“小集团”所得出的结论,转套在大的社会集团乃至整个社会上。此类错误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在分析社会现象时,唯心主义地把最初的心理因素绝对化了。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承认“小集团”的存在,也承认“小集团”形成和活动的社会制约性、研究“小集团”的各种问题(小环境,集体和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各“小集团”间心理上的相互关系即“心理气候”,“小集团”的特殊价值和行为准则即“道德气候”等等),对发展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实践,都具有巨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