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贫与小贫
书籍: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26页(427字)
孙中山分析中国国情所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
孙在两个层面上界定“大贫与小贫”:就中国而言,大贫是中国贫的阶级中的贫者,小贫则是贫的阶级中的富者,“大贫与小贫”问题即中国的所谓“贫富不均”;就中国与外国而言,中国最大的资本家同外国资本家相比较,不过是小贫,其他的穷人则是大贫,中国人人都是贫,没有大富的特殊阶级,只有一般的贫。孙提出“大贫与小贫”理论的依据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孙认为西方经历了工业革命,靠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显着提高,有机器的人成了资本家,依靠工人去生产,掠夺工人血汗,社会产生出贫富极相悬殊的两个阶级,即资本家与工人,中国则未尝发生工业革命,国家贫穷落后,大家都是贫,只有大贫与小贫而没有富的阶级。孙中山依据“大贫与小贫”的理论,提出民生主义采取“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两个办法,通过和平途径达到平均社会财富,不主张用“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的方法,不主张打倒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