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什维克党
书籍: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174页(430字)
布尔什维克是俄语词Болъшевик的音译,义为占居多数的人。
其特定含义为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表决党纲等文件时得票比较多的人。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在党的建设、组织原则、革命道路等重大问题上发生分歧。以列宁为首的《火星派》持激进立场,认为集中制原则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应该成为党的组织原则,应该把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领导权列入党纲。但是“经济派”和“崩得派”则反对这种做法。
另外,在工农联盟和民族问题上两派也发生了激烈争论。大会表决时,列宁等坚决的火星派成为多数派即布尔什维克,而马尔托夫则成为相对的少数派即孟什维克派(Менъшевик)。
此后布尔什维克一词便成为苏联共产党正确路线和正统路线的代名词。孙中山认为布尔什维克党是“革命党”,多有赞词。
表示十分钦佩该党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
后来,孙还说:俄国有一定成功之方法,“殊可为我党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