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中山辞典

厘金

书籍:孙中山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566页(495字)

清末开征的一种商业税。

分坐厘(亦名板厘)和行厘(亦名活厘)。坐厘征于坐贾,属货物交易税;行厘征于行商,属货物通过税。厘金系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清朝政府在财源枯竭的情况下为筹集军饷而设。1853年由雷以诚行于扬州里下河地区,向当地米行劝捐助饷,因捐率约为货值百分之一,故称厘金。

嗣后各省相继仿效,遍行全国,成为一种固定的税种。厘金的征收,造成厘卡遍设,处处抽厘,严重阻碍商品流通。

各地抽收厘金,名目繁多,各卡又重复征收,再加征办吏役的勒索收贿,大大加重了商人百姓的负担。与此同时,洋货因享有子口税优待,不必抽厘,而土货因厘金的征收价格上扬,对洋货的竞争力更为低下。

孙中山极力反对厘金制度。早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就指责厘金是“货能畅其流”的严重阻碍。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更明确指出厘金是清廷“绝汉人生计”的暴政之一,导致“一物之微,莫不有税;商贾困惫,物价腾贵”,“政府视为利薮,官吏视为肥差,骚扰搜括,民无宁日”的恶果,提出“凡租税厘捐一切不便于民者,悉扫除之”的主张。此后孙一直主张裁厘,把包括厘金在内的税制称为“自杀的税制”。

上一篇:厘卡 下一篇:孙中山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