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孙中山辞典》第673页(1550字)
【生卒】:1874-1916
【介绍】:
原名轸,派名仁牧,字岳生,号谨吾,又号杞园,别署庆午、竟武、近午、廑午。
后因从事革命活动,改名兴,号克强。曾化名李有庆、李寿芝、张守正、张愚诚、张愚臣、李经田,"二次革命"失败后避居日本时又化名冈本义一、今村长藏,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领袖。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
1896年中秀才。1898年由城南书院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深造,开始接触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关怀国家民族前途。
次年10月被派赴日本考察教育。1900年春回国。
戊戌维新和自立军起事相继失败,开始倾向革命。1902年夏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学习。
年底与杨毓麟等创办《游学译编》,"专以输入文明,增益民智为本"。旋又组织湖南编译社,准备有计划地译介西方名着。
1903年与留日学生500多人集会声讨沙俄侵略罪行,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名军国民教育会),教授枪法。不久自认为运动员,回两湖策动反清革命。应胡元倓之聘,在明德学堂任教,利用课堂讲授激发学生爱国思想;物色同志,酝酿成立革命团体。11月与刘揆一等筹组华兴会。1904年2月华兴会正式成立,被推为会长。随后积极联络会党,运动新军,计划于阴历十月十日慈禧太后生辰,炸毙在皇殿行礼的全省官吏,宣布起义。
不幸事泄失败,逃亡日本。1905年7月下旬经宫崎寅藏介绍,与孙中山在凤乐园会晤,共商建立全国性革命组织。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提议推举孙为总理,被孙指定为庶务,居协理地位;又提议将《二十世纪之支那》移交同盟会,作为同盟会机关报。年底离日经香港潜入桂林,发展革命组织,策动郭人漳、蔡锷反正。1906年转赴新加坡,协助孙在南洋各地建立同盟会分会。返日后又派刘道一、蔡绍南等回湖南运动会党,策划起义。
年底萍浏醴起义爆发,复派周震鳞、谭人凤回国策应。1907年2月与孙中山、章炳麟等共同审定《革命方略》,在旗式问题上与孙发生争执。为顾全大局,勉从孙意。
3月因孙被迫离日,代理同盟会总理职务。
4月离日赴香港。此时东京发生倒孙风潮,主张以黄代孙任总理。
黄闻讯,坚决维护孙的威信,拒绝出任同盟会总理,东京倒孙风潮很快得以平息。夏季抵河内,与孙共谋南方起义,亲自主持或参加钦州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河口起义。1909年陶成章等再次掀起倒孙风潮。竭力为孙辩解,坚决维护孙的领导地位。
1910初再赴香港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1月赴槟榔屿参加孙主持的秘密会议,商定集中全党力量,在广州再次起义。
1911春与赵声等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任统筹部部长。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亲率敢死队进攻两广督署,伤右手。失败后潜往香港养伤。
赞成同盟会中部总会在武汉发动起义的计划。
武昌起义后乔装赴鄂,指挥汉口汉阳保卫战,苦战近月,促使各省次第光复。汉阳失守,辞职赴沪,被光复各省代表推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
得悉孙回国,推辞赴宁组织临时政府。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参谋部总长。
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南京留守,6月解职。8月被选为国民党理事。
9月赴北京与袁世凯会商国是。1913年宋案发生,一度主张法律解决。
"二次革命"中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孙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因意见不合,拒绝加入。6月由日赴美。孙在叙别宴上集古句书联相赠:"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
"在美国积极宣传反袁,策动各派力量联合讨袁,并为组织讨袁军出谋划策,筹集军饷。1916年7月回到上海,与孙重新携手,共商国事。
10月31日因患胃血管破裂逝世。孙单独署名发布通告,主持丧务,并作祭文、挽联,盛赞战友才干贡献,慨叹"后死何堪"。
着作收入《黄兴集》、《黄兴未刊电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