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宋庆龄辞典

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书籍:宋庆龄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宋庆龄辞典》第93页(719字)

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等发起在中国组织工业合作社来支持抗日战争的一个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大片国土沦丧敌手,集中于沿海的很多工业毁于战火。如何动员人力、物力在后方重建工业,发展生产,供应战时的军需民用,并解决千百万流离失所频于饥饿的难民、伤民的劳动就业,安定后方秩序,是关系到能否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重要问题。

1937年11月国际友人艾黎、斯诺与中国爱国进步人士胡愈之、沙千里、徐新六、卢广绵等发起组织中国工合设计委员会,起草中国工合运动发展计划。

次年8月5日在汉口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艾黎任技术顾问,负责协会的组织工作。

1939年1月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从海外筹募捐款和物资支援中国工合运动。由于工业合作社能在城乡原料产地广泛设立,就近取材,充分利用价格低廉的原料和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投资少,见效快,因而得到迅速发展,从1938年8月在宝建立第一个工业合作社到1942年7月已发展到3000个,月生产总值250万元。

工合种类繁多,从棉毛纺织到服装、鞋帽,从日用杂货到食品加工,从文具、印刷到医药化工,从五金、机器到采矿、交通,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工合运动在全国各地(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得到蓬勃发展,三角形的工合标帜遍布于从蒙古草原到云贵高原,从西部边陲到东南沿海的广袤国土。

中国工合是国际友人、海外华侨援助中国抗战的重要纽带。斯诺称赞中国工合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合作运动的先驱”。宋在《中国工业合作社之意义》中指出:在中国再没有别种运动能够比中国工合运动更为“应时和重要的了。因为它的目的是人类的复兴,经济的改进和培养民主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