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宋庆龄辞典》第165页(1311字)
【生卒】:1904-1992
【介绍】:
女,原名文淑,又名咏通、湘君,化名逸豪等,原籍河南光山,生于广西南宁。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参与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和天津觉悟社。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4日在天津码头欢迎孙中山、宋庆龄。
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与周恩来结婚。后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部长、两广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1926年1月出席中国国民党“二大”,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次年8月1日与宋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中央委员宣言》。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干事、中央直属机关党总支书记。1932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
1934年参加长征。次年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白区工作部秘书、中央机要科科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武汉、重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任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妇女组织委员、中共中央长江局妇委委员、南方局委员和妇委书记、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8年5月出席在庐山召开的全国各党派妇女领袖的谈话会,与孟庆树联名作《我们对战时妇女工作的意见》、《关于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概况》的报告。宋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中说:“出席庐山会议的代表当中有许多内战时期被迫转入地下、遭到通缉的极能干的妇女,像邓颖超就是一个”。“邓颖超向妇女指导委员会作了一个报告,详细报道了正在游击区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的初期试验阶段的妇女工作”。8月受党的派遣前往香港看望宋等。1942年6月22日与宋等出席中苏文化协会在重庆举行的纪念苏联反法西斯战争一周年茶会。
年底到宋寓所参加欢送董必武离重庆返延安茶餐会。1943年1月11日与宋参加《新华日报》创刊5周年纪念活动。
1945年任中共中央妇委副书记。
次年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国民党政府召集的政治协商会议。后任中共中央后方工委委员、中央妇委代书记、国际民主妇联理事。1949年6月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前往上海邀请宋北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在上海逗留期间陪同宋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大会。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和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对外友好协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职。从50年代起与周恩来、彭真等是中共中央与宋之间的联络人,有重大事情由他们当面通知宋并征求其意见。
1981年3月下旬代表中共中央常委去看望病中的宋,同她“商谈了重要的问题”。5月15日同彭真到宋住宅问候宋,向其表示知道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她长期以来的宿愿,要向党中央报告。
27日撰写《向宋庆龄同志致崇高的敬礼!》高度评价宋:“宋庆龄这个名字,象征着自辛亥革命以来70年革命的历程。你是一颗闪耀着革命光辉的、灿烂的巨星,永放光芒,成为万代的楷模。
”29日往宋住宅向宋遗体致哀,担任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委员。6月3日参加宋庆龄同志追悼大会并献花圈。次日护送宋的骨灰去上海万国公墓安葬。199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着作编为《邓颖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