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宋庆龄辞典》第329页(1658字)
【生卒】:1878-1972
【介绍】:
女,原名瑞谏,又名谏,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芳村区)人。
童年入女书馆读书,后来坚持自学。1897年在广州与廖仲恺结婚。1903年夏赴日本留学。9月与廖一起结识孙中山后决心献身民主革命。后受孙的委托积极在留学生中物色志士。1905年经孙中山、黎仲实介绍加入同盟会。
此后几年先后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同时担负孙与同盟会的后勤工作。黄花岗起义前夕回到香港。
1911年底至1913年夏随丈夫居广州。“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结识宋庆龄。
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此后与廖、宋等追随孙左右,进行讨袁护法斗争。
1921年与宋组织出征军人慰劳会,支持讨桂战争。陈炯明叛变时全力营救被软禁的廖出险,并关心孙、宋的安危。
1923年大力支持廖协助孙改组国民党,与廖、宋同成为孙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拥护者和实行者。次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8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积极开展广东妇女运动。1925年初孙病危时入京侍疾,是孙临终遗嘱的签证人之一。
协助宋料理孙丧事,代宋出席追悼孙中山大会,发表演说,对宋极为敬重。8月丈夫遇刺殉职后,继承孙、廖遗志,支持省港大罢工和推进妇女运动。
1926年1月出席国民党“二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后代宋主持中央妇女部工作,积极发动广大妇女支持北伐战争。
1927年3月出席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与宋等通电讨蒋。
7月15日出席汪精卫在武汉召开的“分共”会议。11月底赴上海出席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
12月初参加蒋介石、宋美龄的婚礼并为其证婚人。1928年先后出席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
1929年陪同宋庆龄赴南京参加孙中山国葬仪式。后愤然与蒋决裂,辞去党政职务,并经香港、新加坡等地抵英国伦敦,后留居法国巴黎市郊两年,此间曾在柏林与宋晤谈时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离开法国归抵上海,在宋支持下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支持十九路军抗战,并组织东北义勇军救护队北上。此后与宋等发起成立国民御侮自救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大力宣传爱国抗日,谴责蒋介石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国共实行联合抗日的政治主张,并与宋等联名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要求国民党再次与共产党合作,共赴国难。抗日战争爆发后与宋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并主持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中国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上海分会、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等团体,大力支持抗日斗争。1938年底后迁居香港,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支持宋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号召广大侨胞支援祖国抗战。
与宋一道斥责汪精卫的汉奸卖国罪行,谴责蒋破坏抗战、反共分裂的倒行逆施,呼吁国共团结、抗战到底。1942年12月香港沦陷后,辗转于广东兴宁、韶关及广西桂林、昭平、贺县等处,从事抗日宣传等活动,并与李济深等酝酿联合国民党内民主力量开展反蒋斗争。
抗战胜利后先后移居广州、香港,与居在上海的宋南北呼应,进行反内战、反独裁、反卖国的斗争。1946年秋参加动员国民党内民主力量在广州组建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的筹备工作。1948年初在宋支持下与李济深等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4月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由香港抵达北平。
6月致电上海问候宋。积极参与召开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与宋往来密切,声息相通,共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作出了贡献。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
5日宋出席何香凝追悼大会,并为这位并肩战斗了半个世纪的战友致悼词,颂扬其光辉的一生。着作编为《双清文集》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