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大词典》第59页(701字)
20年代苏联文学集团。
因编辑出版文学评论刊物《在岗位上》(1923~1925)而得名。该刊是“十月”集团的机关刊,编辑有:沃林、列列维奇、罗道夫。
1923年,“十月”集团联合“青年近卫军”和“工人之春”集团,成立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简称“莫普”),在全俄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简称“瓦普”)中排挤“锻冶场”集团,占据了领导地位。
《在岗位上》的纲领决定了瓦普的方向,因此“岗位”派也泛指瓦普在1923~1925年间的领导集团。他们在新经济政策时期为贯彻党的文学路线而斗争,但这种斗争具有宗派主义和“左”倾关门主义的性质,“岗位”派否定“非无产阶级文学,把古典遗产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根源。他们攻击高尔基(《昔日鹰之首,今日蛇之尾》)、马雅可夫斯基、爱伦堡(《诽谤者》)和其他许多所谓“同路人”作家。
在与沃隆斯基等“山隘”派的论争中,涉及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与党的领导、世界观与创作等重大问题,批评了“山隘”派的直觉主义和形式主义观点,但表现出庸俗化倾向。1925年6月18日俄共(布)中央在《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中批评了“岗位”派以“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的作风及其对无产阶级文学“敌人”的不信任态度。
同年7月,《在岗位上》停刊,有关人员于1926年被撤消在瓦普中的领导职务,于是“岗位”派随之解体。
1926年,瓦普和拉普领导机构改组,创办新的文学评论刊物《在文学岗位上》(1926~1936),对“岗位”派的虚无主义等极“左”思想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因袭了“岗位”派的许多错误观点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