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外国文学大词典

显克维奇,亨利克

书籍:外国文学大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27 19:52:1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大词典》第1250页(1306字)

【生卒】:1848—1916

【介绍】:

波兰作家。

生于没落的古老贵族家庭。1866年入华沙中央学校(1869年改为华沙大学)医疗系学习,第二年转到语文系,1871年辍学。第一部中篇小说《徒劳无益》(1872)反映1863年波兰起义失败以后大学生的苦闷失望情绪。短篇小说集《沃尔齐洛皮包里的幽默故事》(1872)以实证主义运动的精神批判贵族的腐朽,歌颂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干家。

但不久即对资产阶级感到失望,转而美化古老的骑士制度(短篇小说《老仆》,1875;中篇小说《哈尼亚》,1876)。1876~1879年,显克维奇赴英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旅行,写有《旅途书简》(1876~1878),进一步表现出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失望,流露出悲观主义情绪。

这一时期还写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讽刺暴露波兰的官吏和地主(《炭笔素描》,1877),描写农民的悲惨命运(《音乐迷扬科》,1879;《天使》,1880)。中篇小说《为了面包》(1880)和《灯塔看守人》(1881)表现美国的波兰移民对祖国的怀念;短篇小说《家庭教师的回忆》(1879)和中篇小说《胜利者巴尔泰克》(1882)揭露外国统治者对波兰人民的压迫。

19世纪80年代,沙俄和普鲁士占领者在波兰加紧推行民族同化政策。

显克维奇为了唤醒同胞的民族感情,转向历史题材,写作反映波兰人民在历史上反抗异族侵略者的斗争的小说。《火与剑》(1883~1884)取材于1648年赫麦尔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暴动。当时乌克兰属于波兰的领土,赫麦尔尼茨基暴动的结果使第聂伯河以东的土地并入沙俄的版图。

显克维奇站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反对外国干涉的立场上,谴责赫麦尔尼茨基分裂波兰的活动,但没有把乌克兰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武装起义与哥萨克暴动区分开来。《洪流》(1884~1886)写1655~1666年波兰人民反抗瑞典侵略者的斗争。《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1887~1888)写1672~1673年波兰抗击土耳其入侵者的斗争。上述3都小说在主题思想上一脉相承,合起来称做三部曲,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但对波兰的骑士生活不无美化。

写于90年代的两部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毫无规则》(1891)和《波瓦涅茨基一家》(1895)对上流社会的腐化堕落进行揭露,但也流露出对贵族往昔的“尊荣”的留恋。

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1896)取材于古罗的历史,揭露了暴君尼禄对早期基督教徒的迫害,具有鲜明的古代生活色采,190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

长篇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1900)是显克维奇最优秀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14世纪末、15世纪初波兰和立陶宛抗击十字军入侵的斗争,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显克维奇晚年思想倾向于保守,在长篇小说《漩涡》(1909~1910)中对1905年革命进行了歪曲。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军团》(1913~1914;未完成)写19世纪初东布罗夫斯基领导的波兰军团的民族解放战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