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以禅喻诗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13:31:05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43页(603字)

兴起于宋代的一种论方法。

即以禅语禅理比喻说明诗理诗法。宋人以禅喻诗者众。如苏轼《跋李端叔诗卷》云:“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隹处辄参禅”。又赵蕃《学诗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禅,要保心传与耳传。秋菊春兰宁易地,清风明月本同天。”又吴可《学诗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又戴复古《论诗七绝》云:“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个里稍关心有悟,发为言句自超然。”上述诸人以禅喻诗诗皆论诗偶得之作,虽有高论,但不系统。严羽是以禅喻诗之集大成者,他将前人以禅喻诗的观点和见解加以提炼、整理和发挥,使之系统化和理论化。他的《沧浪诗话·诗辨》,通篇以禅理立论,时见禅语,从诗的特点、作法,到诗的鉴赏、评论,均以禅喻之。

从总体上,他提出“论诗如论禅”,指出“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认为“妙悟”是禅道与诗道的共同点,二者具有可比性。这就为“以禅喻诗”提出了理论依据。

在具体问题的论述上,他以“羚挂角,无迹可求”概括诗的艺术特点,把学习鉴赏名家名作谓之“参诗”,又以“正法眼”、“声闻”、和“辟支果”标诗之品第等等。“以禅喻诗”是严羽论诗的主要方法,所创“妙悟”说在宋代诗话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由于“以禅喻诗”扩大了诗歌的研究领域,所以它引起现代比较文学家们的高度重视,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上一篇:以文运事 下一篇:东西方艺术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