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16:56:19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813页(466字)
中国戏曲剧种。
孕育于福建省泉州,流行于晋江、龙溪地区及厦门、闽南方言区域。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地,也有演出活动。该戏分大梨园和小梨园。前者又分两支,“上路”戏指由浙江传入的戏曲,其剧目较古老,保留许多南戏脚本;“下南”戏为福州漳、泉一带当地发展形成之戏曲,剧目不甚细致,科诨较多,生活气息浓厚。
小梨园以生、旦戏见长,多爱情故事和民间传说戏。唱腔属南曲,箫弦伴奏为主,一字多腔。用泉州方言歌唱,融合部分民间音乐,风格独特。后又吸收弋阳腔、青阳腔与潮调部分唱腔。伴奏乐器有琵琶、二弦、三弦、洞箫、品箫、大小唢呐等。打击乐器以鼓和小锣、拍板为主。
脚色行当小梨园为7个,大梨园为9个。表演上有一套独特程式,规制严格。
部分特定表演中,遗存某些傀儡动作,载歌载舞,古朴细腻,别具风格。1949年以前,小梨园戏几乎流失,后经老艺人蔡尤本口述大量传统剧目,亲授唱腔表演,得以恢复。
代表剧目有《朱文太平钱》、《朱弁冷山记》、《高文举》、《陈三五娘》、《胭脂记》等。着名演员苏乌水、施织、苏鸥、林玉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