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秦腔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17:07:44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849页(622字)

又名“乱弹”、“梆子腔”、“恍恍子”。

中国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源出于陕西、甘肃及山西民间小曲,由弦索调演变而成。

清朝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遍及于全国各地。

在陕、甘一带,逐渐形成同州腔、醴泉腔、屋腔、陇州腔、陇西梆子腔等。在陕西省内,后又发展成东、西、中、南4路秦腔。唱腔分两类。欢音、苦音各擅长表现喜悦、爽快情绪和悲愤、凄凉情感。

唱腔为板式变化体,板式有慢板,二六板,代板,起板,尖板,滚板。

伴秦乐队中,文场早用二股弦,后改为呼胡为主奏乐器,另有笛、三弦、月琴、京胡、唢呐、觱篥、大号等;武场为打击乐,有指板、干鼓、暴鼓、战鼓、大小锣、锣、大小钹、水水等。脚色分13门。表演动作考究,脸谱自有特色。

传统剧目现存2748本,多出自民间文人之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1912年,秦腔在西安进行改革。剧作宣扬爱国主义精神,针砭时弊;艺术上兼蓄东、西路秦腔长处,汲取京剧等养份,唱腔、身段表情趋于柔和清丽、精致细腻。名演员有王天民、李正敏、苏育民、刘毓中等。抗日战争时期,秦腔演出团体、与现实斗争相联系的现代戏和历史剧大量涌现。着名剧作者有赵伯平、马健翎、黄俊耀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秦腔艺术获得新发展。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有《游龟山》、《游西湖》、《赵氏孤儿》、《三滴血》、《火焰驹》、《忠义侠》、《打柴劝弟》、《卖画劈门》等,创作现代戏《西安事变》等。

上一篇:青海平弦 下一篇:东西方艺术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