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复活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18:16:23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060页(702字)

俄国着名长篇小说。

列·托尔斯泰着。1899年出版。高植译,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出版。小说创作经过达十年之久。

1887年托尔斯泰从俄国法学家和作家柯尼口中听到一件诉讼案。最初构思便以此为基础,计划写一本道德忏悔小说。

然创作过程中,思想不断深化。其间数易其稿,主题前后迥异,最后成为一部表现尖锐阶级对立、政治意义极强的社会问题小说。

作品主要写贵族青年聂黑流道夫诱奸了农奴少女卡秋莎·玛丝洛娃,随后将其遗弃。

玛丝洛娃怀孕后,被地主赶出家门,倍遭凌辱,沦落娼门。

8年后因被诬陷图财害命而下狱。法庭审判时,身为陪审员的聂黑流道夫与之相遇,受到良心谴责,决心赎罪。

为她奔走申冤失败后,又陪她去流放。他的行为,得到了玛丝洛娃的宽恕,二人均得到了精神上的复活。小说主题极为广泛深刻。它无情揭露了沙皇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和整个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谴责了官办教会的伪善、欺骗和诡诈;否定了地主土地占有制;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然亦露骨地宣扬了“托尔斯泰主义”的消极思想。作品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宗法制农民的革命情绪和全部弱点。

小说重笔塑造了忏悔的贵族聂黑流道夫的形象,揭示了两个阶级决战时期贵族阶级没落分化的历史趋势;在玛丝洛娃身上,深刻展示了俄国下层人民的典型命运。小说心理描写极为出色,尤善揭示人物心理的辩证发展过程;对比手法高超深刻,其对比常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比照描写基础上完成;讽刺辛辣独特,常在朴实冷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利用形式和内容的矛盾达到讽刺效果。

画面丰富广阔,形象丰满典型,语言朴实流畅。小说出版后,影响甚巨,有“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之誉。

上一篇: 下一篇:东西方艺术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