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莎士比亚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19:30:06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273页(1341字)

【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的人文主义剧作家和人。

生于英国中部爱汶河畔斯特拉特福镇商人家庭,早年曾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十三四岁时家道中落,曾辍学帮助父亲料理生意。

1582年与比自己年长八岁的富裕农民之女安·哈瑟维结婚,生有二女一子。约1586年前后去伦敦,先作剧场杂役,后成为演员和剧团股东。其参预经营的剧团在当时伦敦剧坛享有盛名,曾先后为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斯一世宫廷演出。1594年称“宫内大臣剧团”,1603年改称为“国王的供奉”。

其间曾与新贵族南安普敦伯爵、埃塞克斯伯爵交往甚密,并出资修建了环球剧院。1612年回到故乡,四年后逝世。他一生共创作37部剧本,2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其他诗作。

1590至1600年,主要创作诗歌、历史剧和喜剧。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取材罗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表现爱神对青年阿都尼的爱情追求,文字绮丽,出版后风迷一时。长诗《克鲁丽丝受辱记》,取材奥维德的《岁时记》,谴责荒淫暴虐行为,文字更为繁缛。

历史剧《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理查二世》、《约翰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均取材于13至15世纪英国史实,表现了拥护开明君主、反对封建割据、渴望民族统一的政治理想。其历史剧既忠于历史,又不拘泥史实。

规模宏大,结构高超,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尤其以破落骑士福斯塔夫的活动及他与五光十色平民社会的联系,为在前台活动的贵族提供广阔的社会背景。

喜剧多以爱情婚姻为主题,正面宣扬人文主义生活理想,充满欢快乐观的浪漫情绪。代表作品有《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等。

1601至1607年,主要创作悲剧。悲愤沉郁色彩浓厚,批判力量增强,多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间不可调台的矛盾。重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及暴露金钱罪恶的《雅典的泰门》等。1608年后,仅写《暴风雨》等3部传奇剧和1部历史剧,宣扬仁爱和解,格调平静祥和,明显暴露出作家人文主义思想局限。此外,重要剧作还有颇具喜剧风格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阴暗的喜剧”《特罗伊洛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莎士比亚生活在英国文艺复兴运动晚期,既受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乐观昂扬情绪感染,也对英国原始积累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罪恶进行过思考,其作处处闪烁着人文主义思想光辉,同时也对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历史局限性作了深沉总结。

其剧作情节极为生动丰富,倾向均根据情节发展自然而流露。人物形象丰满,个性极为鲜明,富于典型性。风格上常突破古典戏剧清规戒律,将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等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巧妙混合。语言生动、丰富、形象,善于使用从英雄辞令到市井俚语的各种语体,常用词性转换等手段赋予旧词以新意,甚至创造一些新词。

全部创作总词汇量达一万七千左右。莎士比亚创作对英国和世界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曾被誉之为“时代的灵魂”,其作品“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马克思、恩格斯也给予莎士比亚以高度评价,并提出“莎士比亚化”等着名观点。自莎士比亚逝世后所形成的世界性的“莎学”、“莎评”至今方兴未艾,一些着名莎剧至今上演不衰。

上一篇:莎沙 下一篇:东西方艺术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