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苏轼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8 19:40:41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303页(1775字)

【生卒】:1037—1101

【介绍】:

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俱有文名,世称“三苏”。

嘉祐进士。初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任杭州通判,转知密、徐、湖三州。后又以作“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

哲宗时,旧党执政,被召还京,任翰林学士,又因与执政者政见不合,先后派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

晚年,哲宗亲政,又被贬官英州、惠州、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卒于常州,谥文忠。苏轼的思想受儒学影响较多,而濡染佛老。

早年“奋厉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具有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抱负。他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也有一定认识,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既与变法派发生矛盾,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派有所牾。虽多遭政治磨难,而一生旷达。外任时,替民兴利除弊,政绩卓着。

文学上,他既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又重视文学的艺术价值。散文、诗、词的创作皆有极高的成就,书法、绘画亦有很深的造诣。他积极培育后进,是继欧阳修而起的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文在继承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基础上,又多方面汲取前代各家散文的长处,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独特风格。谈史议政的论文,如《进策》、《思治论》等,针砭时弊,颇具识见。

行文善于腾挪变化,笔势纵横,雄辩滔滔,体现了《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但也有议论空泛和无当的篇什。叙事纪游的散文,如《方山子传》、《喜雨亭记》等,记人善于刻划人物的精神状态,写景则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

前后《赤壁赋》,写清风朗月的秋光和水落石出的冬景,境界若画,借景寓理,更是传诵久远的名篇。这些记叙体散文,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不拘常格,因物赋形,汪洋恣肆,更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

另有书札、题记、叙跋等杂文,如《上梅直讲书》、《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等,或表现作者坦率的胸怀,或阐发对文艺问题的真知灼见,信笔挥洒,不假雕饰。笔记文《东坡志林》中写人记事部分,言简意明,颇饶情致,实开晚明小品文一派。文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

荔枝叹》、《次韵章传道喜雨》、《和子由苦寒见寄》等,或对封建帝王、贵族和官僚的贪婪残暴与巧取豪夺作严厉的批判,同情人民疾苦和关心人民生活,或表现为国破敌的雄心壮志。写景诗和理趣诗,最为脍炙人口。

艺术价值最高。

《江上看山》、《题西林壁》等,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再现自然之美,而且也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引人深思。另外,品诗、题画、鉴赏书法的诗歌,如《读孟郊诗》、《王维吴道子画》,寄寓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见解,别具特色。苏轼博通淹贯,笔力纵横,为诗各体皆工,尤擅七言。

其诗具有奇幻的想象、出人意表的夸张、多种多样的比喻。也善于用典和借助形象发表议论,形成了恣逸雄放的艺术特色。但亦有些诗作因逞才使气而流于粗糙,缺少诗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必为“艳科”的樊篱,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使词从“樽前”“花间”走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扩大了词境。又以诗文句法入词,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的风尚有所改变;又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使词作格调大多雄健顿挫、激昂排宕;重视音律,又不拘泥音律。词风亦呈现多样化的特色,除壮丽词外,尚有清逸、隽秀、婉媚等不同风格的词作,各具风韵。

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历来脍炙人口。苏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于书法,行、楷自成一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擅长画竹,喜作枯木怪石,是以文同为首的“文湖竹派”的重要人物。

其着述,南宋邱晔编注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60卷,是苏文选本。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75卷,是第一部苏文全集。

苏诗注本,自宋至清,刊本颇多。

诗文合刊本有明成化程宗《东坡七集》本。

苏词,近人朱祖谋有《东坡乐府》3卷,今人榆生有《东坡乐府笺》3卷。

上一篇:苏洵 下一篇:宋四家词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