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位法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27 19:57:24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325页(553字)
音乐术语。
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对位”一词源于拉丁文,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曲调相结合,各曲调均有其独立的旋律和节奏,但同时每个声部又互相协调,成为一首完整的乐曲。
构成对位的几个声部,若仅有一种结合方式,其相互关系不可更换者为单对位,可更换者为复对位。
相互关系上下可换者为纵向可动对位,前后可移者为横向可动对位,两项兼可者为纵横可动对位。对位法可分为严格对位和自由对位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较早的教学体系,源于14世纪,是西欧尼德兰乐派的作曲形式。
它以中古教会调式为基础,以音程进行为根据,在一个固定歌调上写作各类对位曲调。其规则严格而繁多,大部分与16世纪的合唱风格有关。
后者源于17世纪并沿用至今。它以大小调体系为基础,以和声进行为根据,对于不协和音的处理、转调、对斜等细节的运用,更近于18世纪的器乐创作。关于对位技术理论的专门研究始于14世纪,到16世纪日趋系统化。扎科尼《音乐实践》一书,开严格对位分类法的先河。
18世纪富克斯《对位津梁》被认为严格对位的范本。19世纪以来,出现了自由对位的教科书。
20世纪初,库特的线条对位说,是一种新的对位理论。它强调音乐各声部的横向旋律效果,主张以音的级进、跳进、上行、下行、长短时值之间的均衡为根据进行曲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