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简明老年学辞典

“养生十六宜”

书籍:简明老年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9 08:56:05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商业出版社《简明老年学辞典》第547页(1653字)

一套以气功为主的养生方法,明代已有流传,并早载入我国养生经典中。

实践证明,若持之以恒地进行操练,必定会收到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效果。这份以动养生的珍贵文献,虽源出中国,却是在日本发现的。日本扎幌某地一位百岁老寿星献出祖传数代的“秘方”——《养生十六宜》:“发宜常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舌宜舔颚,齿宜数叩,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提,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干,大小便宜禁口勿言。”“发宜常梳”:十指微屈,以指代梳,从前额到枕后,从颞颥到头顶进行“梳头”,每次梳百余下,动作要轻柔,而且以晨起梳头为好。古人称为“栉发”,有醒目、止痛、降压作用。“面宜多擦”:先搓热双手,轻作遮面状并以中指从鼻旁“迎香穴”开始,自下而上擦至额部向两侧分开,拂两颊而下,约20~30次,一般以睡起时做为宜。

古人称为“浴面”(包括浴鼻、浴眼),有醒脑、降压、减少颜面皱纹的作用。“目宜常运”:双目从左转至右14次,再从右转到左14次,转目时要慢,然后紧闭一下,再骤然圆睁二目。

古人称为“运睛”,有去内障外翳,纠治屈光不正等作用。

“耳宜常弹”:两手掌心分别紧按两耳孔,两手中间三指轻击头后枕部或以食指压在中指上,然后用食指滑弹后脑部共24次,听到咚咚响声。古人称为“击探天鼓”或“掩耳弹枕”,有防治头晕、耳鸣、醒脑、增进记忆、强化听力、预防耳疾等作用,尤以早起或疲劳后弹效果称着。“齿宜数叩”:口轻闭,上下牙齿相互轻叩,先叩大牙24次,再叩前牙24次。

古人称之为“叩齿”,有增强牙齿、防龋、防脱之效。“舌宜舔颚”:将舌尖轻抵或舔动上鄂,古人称为“舌抵上颚”。

此乃沟通任、督两脉;使阴阳交汇,大益人体。

同时将注意力也集中舌下,自觉有口水潮涌之感。

“津宜数咽”:在舌舔上腭后会产生大量口水,我国医学界把口水叫做“津液”、“脾液”,视为“金浆玉醴”,人身之宝,若将口水徐徐咽下,便可灌溉五脏六腑,润泽肢节毛发,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所以待“津液”满口时鼓腮含漱36次,然后分数口咽下,并以意念送至丹田。古人称之为“咽津”或“胎食”。“浊宜常呵”:屏住气,鼓动胸腹,待感到胸腹部气满时,稍稍抬头慢慢张口,呵出浊气,反复5~7次。

占人称为“鼓呵”,有消积去满,开胸顺气,止痛止喘的作用。“腹宜常摩”:先搓热双手,然后相叠(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反方向,由大到小绕脐36周。古人称为“摩脐腹”或“摩生门”,有增加胃肠蠕动、顺气消滞、增进消化吸收功能和治疗胃肠疾病等作用。“谷道宜常提”:谷道指肛门。

吸气时,稍用意用力,提起并紧缩肛门连同会阴上升,且停顿一下再放松并呼气,反复5~7次。古人称为“撮提谷道”,俗称“提肛”,有升脱阳气、防脱肛、疗痔疮等作用。

“肢节宜常摇”:双手握固,连同双肩向前先后左右如同风车状,轮流转动各24次;平坐,先提左脚向前缓伸,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再换右脚做,两脚各做5次。有舒展四肢关节,防止关节发炎,通经活络,增强臂力和步行能力的作用。

“足心宜常擦”:在临睡前,洗脚后,先将两手搓热,然后分别擦两脚底前1/3处的“涌泉穴”。擦时应缓缓圆转50~100次。

古人称为“擦涌泉”,能固肾暖足,交通心肾,增进睡眠,以及导虚火,降浊气,舒肝明目的作用。“皮肤宜常干”:一般是从头顶“百会穴”开始→颜面→左右肩臂→胸→腹→两肋→两腰→左、右腿。

用搓热的手掌逐次抚摩、擦揉,古人称为“干浴”,有促进气血流畅,润泽肢节毛发,光莹肌肤的作用。“背宜常暖、胸宜常护、大小便宜禁口勿言等三宜”: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体中有两条重要经络运行,其一,循背而行于身后者谓之“督脉”,乃阳脉之海;其二,循胸而行于身前者称为“任脉”,乃阴脉之海。因此,保护好胸、背关系到任督二脉正常运行的大事。至于大小便时紧闭口齿,双目上视,是为了不使精气随二便外泄的缘故。

上一篇:炼丹术 下一篇:简明老年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