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邯郸市工业经济的第二次高速发展
书籍:邯郸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5 14:30:30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科学普及出版社《邯郸辞典》第396页(656字)
20世纪70年代是邯郸工业经济继50年代后的第二个高速发展的10年。
这个时期,较“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大规模动乱相对平息稳定,邯郸工业随之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产。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的工业经济继承了由我国早期工业化过程中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道路,出现了在工业内部结构中间,向重工业中的能源工业与采掘工业高度倾斜的发展态势。但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形势下,却为钢铁工业与煤炭工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一时期,邯钢开始大规模续建,完成了河北省最大的高炉——620立方米高炉,投资上亿元进行了“四大项”扩建工程,使邯钢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地方钢铁企业。
同时,全军唯一的钢铁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六七二工厂(简称“军钢”)也在武安开始建设。197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审批邯邢地区综合规划报告和建立邯邢基地领导小组的报告。
按照规划,邯邢基地将在太行山东麓北起元氏、南至漳河的34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使之成为一个钢铁、煤炭、化工、机械、建材等综合性工业基地。为此,国家投入了大批人力和物力,玉泉岭深采区、万年煤矿、孙庄煤矿等十多个投资超过千万元的大型项目先后开工。对与之配套的马头发电厂投资3.4亿元进行了第二期、第三期扩建,使之成为华北电网的中心。
同时,在邯邢基地的带动下,机械、化工、建材等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展。
由于种种原因,到80年代初,尽管邯邢基地最终下马,但该期对邯郸地方工业经济格局的形成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上一篇:明初移民
下一篇:建国后邯郸市工业经济的第一次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