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羊
书籍:邯郸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5 15:24:17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科学普及出版社《邯郸辞典》第745页(379字)
民间习俗。
据考证始于宋代,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地区,邯郸一带亦很盛行。外祖父、舅舅给外甥男、女送羊源于沉香劈山救母的传说。沉香劈山救母后,要砍杀虐待其母的舅舅杨二郎,声称要“剥其皮,食其肉”。
杨二郎为重修兄妹之好,每年给沉香送一对活羊(羊与杨谐音)。
一般在农历六、七月间进行。早先送活羊,如今大多送的是白面蒸的面羊。邯郸一带除送面羊外,还有面蒸的小鱼、小狗、小猪等小动物。说法大体是:“一是羊羔跪乳,教育外甥男、女孝顺父母;二是“羊”、“阳”谐音,送羊有送阳寿之意,即盼望外甥男、女顺利长大成人。
送羊一般要选择逢二、四、六这些吉利的双日,送去后先放一夜,俗称卧圈。吃羊时讲究“女婿吃头,女儿吃脚,奶奶吃个羊尾巴。”送羊一直到外甥娶妻生子为止,俗称见“回头羊”,也叫“新羊换旧羊”,做为亲情联系的纽带,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