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邯郸辞典

荀况

书籍:邯郸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0 01:52:33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科学普及出版社《邯郸辞典》第86页(817字)

【生卒】:约前313—前218

【介绍】:

荀子

即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时人尊称为“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

初学于齐,在齐国稷下学宫(今山东淄博市)三任祭酒。晚年应楚春申君黄歇所请,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黄歇在政变中被杀,荀况也被废,在其地着书终老。韩非李斯都是其学生。曾到秦与秦昭王、范睢论政,在赵与赵孝成王、临武君议兵。

他是从儒家分化出来的荀氏学派的创始人,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在天道观上,提出了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强调“制天命而用之”。

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了“天行有常,不为存,不为桀亡”的唯物主义观点。但他的宇宙观也带有循环论色彩,肯定“天地始者,今日是也”,即天地开辟时的情况和今天是一样的。在认识论上,提出了“行贵于知”的观点。

承认人能够通过“天官”(感觉)和“天君”(心)的知觉作用,认识客观世界。

并强调思维对于感觉的辨别和验证。认为要获得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必须使心“虚壹而静”。

但又把“心”看作“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今而无所受令”,并推论出君子(统治者)是“理天地”、“治万民”的主宰。与孟子的“性善”说相反,认定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要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才可以为善。重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坚持“正名”之说,强调封建等级制,反对世袭制。

经济上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众农夫”等主张。为驳斥墨子的“非乐”曾作“乐论”,系统论述了“礼乐”思想。认为“人不能无乐”,强调“美善相乐”,音乐“可以善民心”,“移风俗”。所作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其《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汉书·艺文志》着录《孙卿子》32篇,其中《大略》以后6篇,或是其弟子所记。

上一篇:荀爽 下一篇:邯郸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