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邯郸辞典

武安古城

书籍:邯郸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0 03:12:47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科学普及出版社《邯郸辞典》第628页(784字)

隋代武安县城由固镇迁至今址,历唐、宋、元、明、清至今。

今之县城,原分内外两城。县城内城,旧系土城,周围三里二百七十步,高两丈八尺,西、北二门,南、西、北三关,东、北二面水沟为隍。

“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知县瑶易以砖城,高三丈,阔二丈五尺,筑砖城门二座,角楼四座,北城上重建紫金楼一座(该楼原建于元大德年间),四周浚以深濠。”明万历年间县令李椿茂又于城东南隅建聚星台一座,后改称奎楼,高三丈余,三层六角圆形,“奎楼晚照”为古县城八景之一。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曾两度重修。内城东北隅有妙觉寺和建于宋代的舍利塔,“舍利摩天”为古县城八景之一;外城创建于明朝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知县寇遵典倡筑,周围十三里,设13门,筑墩台40余座。

清康熙四十七年,知县黄元孝复倡捐修筑,高二丈七尺,宽八尺,内外均用砖石,旧设13门,垒塞者6,余7门:南为迎薰门(民国十八年县长赵作森改称中山门),北有拱极门,东有聚金门,东南菜园门,东北沙沟门,西南坤贞门,西北小井门。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城北湖顺门、城西小西门,后又陆续开金山门(西北)、小东门、小北门,共12门。

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地震,城墙坍塌过半,咸丰五年知县秦茂林倡导修复内、外城,历时3年竣工。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国民军八十四师驻防武安,开始拆庙,继而毁城。

外城由菜园门至坤贞门(东、南、西三面),雉堞全部拆毁,内城破坏尤甚。此后,内、外城均无人修缮,常有挖取砖石者,逐渐坍塌。

县城1945年解放之时,内城仅存西、北二门,外城存东、西南、北三门,内外城墙十无一二,后随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拆除。1978年拆除了保存较为完好的内城西门及城楼。目前,仅存内城北门、外城东门及个别城墙段落,均破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