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

书籍: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9 21:00:18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辞典》第17页(575字)

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简称。

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清王朝统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三民主义有一个发展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拯救中国的道路,1905年8月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同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正式提出三民主义:“日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主张同时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初期的三民主义(即旧三民主义)是进步的、革命的,但还没有提出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以后,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以俄为师,唤起民众,因而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924年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求得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要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为中心。

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基本相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