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

书籍:中国卫生管理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0 15:02:43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卫生管理辞典》第366页(817字)

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是具有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痛。

侵蚀性葡萄胎又称恶性葡萄胎,多继发于葡萄胎,偶为仅有流产史者。病理特点是葡萄胎绒毛侵入子宫肌层深部,甚至穿透肌层造成腹腔内出血及阔韧带囊肿,或随血液转移至肺、阴道、脑及其他组织形成局部破坏,表现有相应的呼吸系统、阴道外阴紫红色结节及脑组织侵害症状。临床表现除葡萄胎症状外尚有:①葡萄胎排出后的阴道反复流血;②腹腔内出血;③转移灶表现。

肺部可表现有X线阴影、阴道外阴转移结节及头痛等脑组织占位病变。临床特点为葡萄胎排出后数月内仍有阴道不规则流血,子宫复旧不良及转移灶表现,HCG测定持续阳性或转阴后复阳性。处理以化疗为主,必要时化疗合并手术治疗。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绝大多数绒癌发生与妊娠有关,而继发于葡萄胎、流产或正常分娩之后。

葡萄胎排出后起止1年以上发病者为绒癌,而在半年内则为恶性葡萄胎。病理特点,为增生和分化不良的滋养细胞排列杂乱成片状,侵入子宫肌层,伴有大量出血及坏死,并有转移灶形成,主要为血性转移,多向肺部转移,亦可继发有脑、肝、肾、脾等部位者。临床特点为各种妊娠史加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未能如期复旧,反而增大,转移此症状加体征,HCG测定阳性。诊断性刮宫,X线肺部摄片及病理学检查可肯定诊断。

宋鸿钊提出绒癌的临床分期:Ⅰ期病变局限于子宫无转移性;Ⅱ期病变转移至近处如宫旁组织、附件和阴道;Ⅲ期如肺转移;Ⅳ期为脑、肝、肾等处的全身转移。治疗以化疗为主。

恶性滋养细胞肿痛为获得化疗高效之肿瘤,侵蚀性葡萄胎的疗效较之绒癌更好,经规范有效的化疗后前者死亡率降至0%,后者可降至20%以下。青年妇女单纯化疗可以痊愈,日后可怀孕分娩健康孩子。

北京协和医院在滋养细胞肿瘤的科研临床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就和丰富的经验。

上一篇:桥基牙 下一篇:中国卫生管理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