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选择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4:01:42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9页(629字)
通过人类不断地对生物进行选育而形成新的生物类型的过程。
人工选择,在达尔文以前,曾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每一种动、植物品种都有自己的野生祖先,人类只是培育现成的品种,进而繁殖和改良它们。达尔文通过对动、植物在家养条件下变化过程的研究确认:所有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的品种都是从自然界一个或少数几个野生种变来的;这些野生祖先有的还存在,有的可能已灭绝。
如鸡的品种虽然很多,但都起源于一种野生原鸡。根据人类的不同要求,对野生的动、植物类型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过程,逐渐形成不同的品种。
如野生原鸡,最初可能被捕以后在不同的部落中被驯化了;由于在不同地区饲养,而发生不同的变异:有的产卵多些,有的尾巴长些,有的肌肉多些。按人们的需要,经一代一代地向一定的方向选择下去,就形成了鸡的不同品种。从人工选择的过程看,变异、遗传和人对变异的选择在不断地起作用。变异是选择的基础,可遗传的变异才能形成新类型;通过人们对变异的不断选择与淘汰,向某一方向积累变异,才能形成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
达尔文从进化论的观点,对人工选择的解释,科学地唯物主义地揭示了家养动、植物品种的起源与演化。
现代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为人类采取“人为变异”创造了条件,如采用DNA重组,可将某些特殊基因进行转移,可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甚至出现“人造生物”,为人工选择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研究前景,更加造福于人类。这生动地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与能动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