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112页(980字)
物质中由原子结合而成的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该物质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体系。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所组成,化合物的分子则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所组成。分子是参与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
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化学的原子论以后,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将原子、分子加以区别,于是建立起近代的原子分子假说,这一假说到19世纪后期才为科学界所公认。当时这一学说认为:(1)一切物质都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物质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其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用一般物理方法不能分割,但通过化学过程可分为更小的微粒——原子。
(3)不同种类的分子,性质、质量、大小都不同。(4)分子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中。到现代,分子概念已极大地发展了。
人们认识到,分子的结构,即分子中原子的键合和空间分布情况,决定物质的性质。
测定分子结构的实验手段和关于分子结构的理论都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以来,先后发现了许多新的物质不连续形式,如正负离子、络合物粒子、自由基、缔合分子、胶体粒子、高分子、凝聚态中的巨分子(如除分子晶体外其它许多晶体的颗粒)等。
人们还发现,处于基态的分子可在光、电、热等能量作用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的激发态和过渡态中间体分子,它们是高能量和短寿命的分子。此外,还发现处于激发态时稳定的分子。1963年以来,人们先后发现了若干种星际分子,包括一些在地球上看来极不稳定的分子。
上述化学所研究的各种物质不连续形式今天都广义地称为分子。
恩格斯曾经指出:“分子……是在分割的无穷系列中的一个‘关节点’,它并不结束这个系列,而是规定质的差别。”分子是物质分割的一个层次,分子及分子的集合,反映出物质本身的全部化学性质,至于分子的大小和形式则随物质的不同而异。
(目前,也有一些学者持与此不同的观点,认为上述各种物质不连续形式统称为化学粒子,分子只是化学粒子的一种。)分子概念的提出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分子及其聚集态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现代化学研究的重点已转移到合成日益增多的新分子和新材料,来为人类服务。目前人类平均每天合成约一千种新分子。已知的不同的分子已超过七百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