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自然辩证法辞典

水成论与火成论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4:21:12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155页(1069字)

指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关于岩石成因和地质作用方式的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水成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矿物学家维尔纳,他认为所有的结晶岩,包括花岗岩、片岩和玄武岩都是从水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晶体越粗大说明水的深度也越大。维尔纳把萨克森盆地的地层划分为4层,最下面的一层叫原始岩石,由花岗岩、云母片岩、粘板岩、石英斑岩、纹岩组成;向上为过渡岩石,由粘板岩、硬砂岩、绿色岩和石膏组成;再向上为次生岩石,由砂、煤、石灰岩、盐、白垩和玄武岩组成;最上面是水平岩石,由冲积层和火山岩组成。

他根据上述4个层序认为,最下部的原生层是深海形成的,过渡层是浅海形成的,次生层是滨海和湖泊形成的,水平层是陆地形成的。他认为地球形成的初期被原始海洋覆盖着,由于地壳空洞突然漏水或某个天体偶然从地球附近掠过,原始海洋的水面不断下降。他认为萨克森盆地的地质现象对全世界都是适用的。他否定岩浆和岩浆成因的岩石,认为玄武岩也是水成的。火山是煤在地下燃烧使岩石熔融,溢出地表的结果。火成论的代表是英国的地质学家郝屯,他认为,既然石英不溶于水,那么包括石英在内的由几种矿物组成的花岗岩,不可能是从水溶液中结晶出来的。

1785年夏,他在苏格兰观察到花岗岩脉贯穿片岩的现象,1787年在阿兰岛海岸发现了不整合。根据这些现象,他认为熔融的岩浆会使先形成的沉积岩受力并发生变形,而岩浆冷凝后则形成花岗岩。法国的德列斯特(Desmarest,N.)在法国中部的一个采石场里发现了典型的黑色玄武岩,他沿着玄武岩追索到一个火山口,从而证明玄武岩并非水成岩。维尔纳的学生布赫(Buch,C.L.Von)曾经坚信水成论,1802年当他到法国的奥维恩火山地区考察之后,却逐渐转变为一个火成论者,他认为玄武岩与水成岩互层并不能说明它也是水成的。

他在挪威发现花岗岩侵入到灰岩中,并使灰岩变质的现象,使他对维尔纳的地质层层序发生怀疑。他对瑞典海岸地貌和阿尔卑斯山地质构造的观察,使他相信瑞典的陆地不是由于海水下降露出水面的,而是从海底升起的。

阿尔卑斯山不是从海水中结晶沉淀的,而是地壳隆起上升形成的。从而动摇了维尔纳的地壳不动论。

水成论和火成论的论战,以水成论的失败而告终。在地质学发展的初期阶段,水成论和火成论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由于火成论建立了地壳运动的科学概念,因此,它的哲学结论是进步的。现在,纯水成论和纯火成论已经不存在了,但岩石学中的“花岗岩化论”和“岩浆论”之争,矿床学中的“热液矿床”和“同生矿床”之争,实质上也是水成论与火成论之争。

上一篇:水平构造 下一篇:自然辩证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