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231页(835字)
泛称“精神分析”,或译“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
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末叶,开始是关于探讨神经症的病因和治疗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由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学体系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
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学说称为Metapsychology,即心理玄学或超心理学。
它既是西方现代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又是20世纪西方的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
弗洛伊德从动力学观点出发,以泛性论为基础(新弗洛伊德主义有改变),以异常人作为推知正常人心理的对象,运用临床观察的研究方法和精神宣泄、自由联想、梦的解释、自我分析等精神治疗技术,企图发现无意识的意义,了解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分域,剖析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人格结构,揭示精神的东西即无意识的东西是人类历史、道德、艺术、科学、宗教、国家、法律、战争等发生的原因。弗洛伊德主义分为古典(正统)弗洛伊德主义和*新弗洛伊德主义。古典弗洛伊德主义包括前期古典弗洛伊德主义,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人格论、本能论、焦虑论、泛性论和梦论),这是整个弗洛伊德主义的基础;后期古典弗洛伊德主义,即阿德勒(Adler,A.)的“个体心理学”的荣格(Jang,C.G.)的“分析心理学”。国外也有人主张古典弗洛伊德主义不分前后期,就是弗洛伊德本人的学说,把阿德勒、荣格全归入新弗洛伊德主义之中。诚然,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发现有其历史功绩。
在开创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现代新的医学模式方面也有贡献。但是,他把人的东西自然化,把社会的东西心理化,把心理的东西生物化,实质上是一种心理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的、神秘主义的唯心主义的理论。
新弗洛伊德主义所谓强调社会因素,也仅限于改善文化状况和家庭生活环境,根本没有摆脱唯心史观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