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相分析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5:11:22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496页(540字)
根据沉积物的沉积特征、生物特征恢复其形成环境的方法。
“岩相”这个概念是1838年瑞士学者格莱斯利(Gressly)在研究瑞士和法国交界的侏罗山东部中生界时首先提出的。狭义的岩相是指沉积物形成的岩性特征。
广义的岩相又称沉积相,是指沉积物形成环境的物质表现。它包含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生物特征及由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的总和。岩相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变异,称为相变。同一时期的地层,在不同地区,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的变化,称为岩相的横向变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地层,因环境条件的演变而形成的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的变化,称为岩相的纵向变化。
因此,相变不但具有古地理上的意义,而且具有地层上的意义。根据沉积环境,可将岩相划分为海相和陆相两大类。
岩相分析是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恢复古地理环境的方法。岩相分析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现代沉积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测并恢复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即“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由于沉积物形成的环境条件和生物的生态特征是随着地质时代的演替而变化的,在进行岩相分析时,不能机械地用现代沉积相与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相进行对比,必须进行辩证的历史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