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575页(843字)
生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Hooke,R)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木栓组织,发现它由许多蜂窝状小室构成,把这些小室称为“细胞”(Cell),其实他所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但“细胞”一词至今仍沿用。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于19世纪30年代建立了细胞学说,明确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体皆由细胞组成。
其意义在于第一次明确指出生物体构造的同一性,从而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确立起了很大的作用。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没有完整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细胞,在进化史上仍保持原核细胞特征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原核细胞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核的结构就称为真核细胞,具有真核细胞特征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细胞一般由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质膜)组成。质膜为细胞表面的一层薄膜,厚约80埃左右,由膜脂双分子层组成,之间及表面有蛋白质分子。质膜有半渗透性,以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吞噬与胞饮作用;能接受外界的信息而引起胞内一系列代谢与功能的改变。核以外质膜以内是细胞质,其中悬浮很多有机结构体称为细胞器。
它们有:(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中,外由双层膜包围,内有光合色素(叶绿素等)及核酸等物质,能合成部分蛋白质;(2)线粒体,为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的场所,有内、外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成脊,也能合成部分蛋白质,与叶绿体一样在遗传上有相对的独立性;(3)溶酶体,为细胞内起消化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大量酸性水解酶;(4)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与小泡组成,为物质运输、浓缩与包装的场所,能合成某些多糖;(5)内质网一般为管状,相互密集或平行排列,膜上附有核糖体的为粗糙形内质网,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无核糖体的为平滑形内质网,与物质运输和肌肉收缩有关。此外还有核糖体及微管微丝等细胞器(原核细胞一般无细胞器分化)。
细胞以分裂法繁殖。植物细胞之外有一层较厚的细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