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视差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5:36:04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660页(415字)
指地球每年在太阳周围运转一周,其间从地球上观测同一恒星所能看到的该恒星位置来回微小摆动角度的一半。
恒星的视差用“P”表示。测出恒星视差就可求出恒星的距离。(见下图)
图15 恒星视差图
已知对圆心角1角秒,半径是弧长的206265倍,因此恒星距离D等于D=天文单位(地球轨道半长径)。例如,牛郎星(天鹰座α星)P=0″.198,距离为206265/0.198=1.04×106天文单位=1.56×1014公里。
自从哥白尼确认太阳系体系之后,人们就探测恒星视差,但是由于视差过小,一直到1838——1840年才由白塞尔(Bessel)、亨德森(Henderson)和斯特鲁维(Struve)分别测得三颗星的视差。由于视差都很小(最近的半人马座比邻星P=0″.761),加上仪器精密度的限制,迄今测得的比较可靠的视差也只有700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