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天文学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05:43:59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716页(525字)
研究天体的无线电波辐射的一门学科。
是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天文学的重要分支。1931年美国科学家央斯基(Jansky,K.G.)在研究长途电讯的干扰问题时,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方向的无线电波,但是射电天文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40年代无线电技术发展之后。
1946年英国建成直径66.5米的射电望远镜,60年代美国建成直径305米,固定球面的射电望远镜。但是由于无线电波波长较长,要研究射电源细微结构就得用非常巨大的射电望远镜、甚长基线干涉仪,使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达到0.001″以下,远远超过光学望远镜,这对制造与操作都是十分困难的。
60年代以来,则通过建设干涉仪、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同时也使射电天文学获得巨大的进展。1951年发现了银河系中中性氢原子的21厘米波辐射,进而通过研究氢的分布详细了解了银河系的结构,60年代,通过射电观测发现了类星体、星际分子、脉冲星和3°K微波背景辐射。
这些发现不仅对天文学,还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类星体的能源问题,星际分子特别是有机分子的形成问题,是十分引人注意的。随着射电望远镜和有关电子技术的发展,射电天文学定将取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