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瓦尔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844页(983字)
【生卒】:1853—1933
【介绍】:
德国物理化学家,1882到1887年间,任里加工艺大学化学教授,以研究催化而逐渐闻名于世。
他通过对催化酯的水解和醣的转化速度,测量了30多个酸的亲合常数,并从中找出了电解质的离解度和浓度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电离学说。1887年,他成为莱比锡大学物理化学教授,在那里他研究的中心课题是把热力学的定律应用于溶液中的化学平衡问题。他提出了弱酸的稀释定律,还用滴汞电极证实了伏打电堆的电流起源于化学作用,并进一步指出了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性。
20世纪初,他提出胶体是物质多次分散聚集状态的观点,把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联系起来。
在工业化学方面他还发明了氨氧化法制硝酸。由于他在催化、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
奥斯特瓦尔德一生着作甚多,比较重要的有《化学学校》、《普通化学教科书》、《分析化学的科学基础》、《电化学的历史和教材》和《化学原理》等。他还和另一位着名的物理化学家范特霍夫(Vanthoff,T.H.)一起创办了当时世界闻名的《物理化学》杂志,对于传播物理化学起了重要作用。
他的实验室培养了许多物理化学方面的人才,是当代物理化学的奠基者之一,因此列宁称他为“伟大的化学家”。
在哲学上奥斯特瓦尔德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一个着名的唯能论者。
早在1887年,他在莱比锡作公开讲演时就提出了他的唯能论。1892年他将他的唯能论观点在刊物上正式发表。
他说物质只不过是一个方便的术语,我们用它把恒定性赋予变化着的事件;他认为唯能论补充了达尔文主义,他还通过他任主编的《自然哲学年鉴》(1901年创刊)鼓吹唯能论,并把他的唯能论放到各种学术会议中去讨论(如1894年由他协助筹办的电化学会议)。1895年,他在德国自然科学家律贝克代表大会上作了一个题为“对科学唯物主义的胜利”的报告,把矛头直接指向了物质概念和关于物质粒子客观实在性的观点。在广为流传的他的一些着作中,他更是到处宣扬他的唯能论观点,如他在《化学原理》一书中就把物体归结为数种性质(尤其颜色、光泽、形状及重量)在经验上恒相联系而同时存在的概念。他还用唯能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因此受到了列宁的批判,被称为“渺小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