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缩说
书籍:自然辩证法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8 23:18:02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365页(544字)
16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首先提出的关于地壳运动和褶皱山脉成固的一种假说。
布鲁诺根据苹果变干体积缩小,表层果皮起褶的道理,认为地球上褶皱山脉的成因,同苹果变干起褶一样。1829年,波蒙(Beaumont,Eliede)根据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对收缩说作了补充。
现代收缩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地球物理学家杰弗里斯(Jeffreys,H.)。
收缩说认为,地球最初是旋转的炽热的气体,由于温度的降低而由外向内逐渐变为熔融状态,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首先在表层冷凝形成地壳,内部的熔融物质继续冷却收缩,在地壳和熔融物质之间便出现空隙,地壳因重力作用而下陷,产生强大的水平挤压力,使地表形成褶皱山脉,内部的熔融物质(熔浆)顺褶皱的破裂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
收缩说曾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支持,对大地构造学说的发展曾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许多大地构造现象用收缩说是无法解释的。
如大面积的地壳升降运动,说明地壳不但有下降,而且有上升,世界规模的大裂谷,说明地壳不都是挤压,而且有拉伸。收缩说还不能解释褶皱山脉的定向性和构造运动的周期性等。
由于地壳内部放射性热源的发现,有人认为地球的演化不是由热变冷,而是由冷变热的过程,从而向收缩说提出了严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