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黎族大辞典

天涯海角

书籍:中国黎族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0 21:31:35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山大学出版社《中国黎族大辞典》第73页(1491字)

在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所谓“天涯海角”便是天和地的尽头。

然而,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天圆地方”的说法自然消失了,但是“天涯海角”却真有其地。

天涯海角,它在海南岛的最南端三亚市岭镇约2公里外的地方。

整个古迹依山傍海,座落在银白色的沙滩上。它由上百块大小不等的奇形怪状的石头组成,象一把明亮的珍珠撒落在银盘中一样,点缀在汹涌澎湃的海湾上,有的半没海中,拍浪挺立。中央的一块圆柱形巨石,周长达60米,高约10米,巨石正面的右上方,刻有“天涯”二字,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石的左上方刻有“天涯海角游览处”,下方镶嵌着郭沫若同志的三首,字体是郭老的手迹。紧靠巨石的北面,横卧着一长方形大石,二石之间自成一条小胡同,穿过胡同至一石群,群石中有数块尖状形的大石耸立着,高约十几米,尖石的顶端刻有“海角”二字。从大石东边沿海滩行走约200步,在一群大石中矗立着一块锥形大柱石,它象一个忠诚的卫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石高约7米,上书“南天一柱”四字。

其字刻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均不见史载。它与“海角”二字,据说是清代末叶镌刻的,较“天涯”二字稍晚。

南天一柱与陵水县黎安海面上的一座名叫双女石的礁石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黎安一带海面恶浪翻滚,人民生活困苦。

王母娘娘的两个仙女决心要为穷苦人做点好事,便悄悄地离开南天门来到南海,并肩站立于波涛之一,顷刻大海平静了。她们帮渔人指航打,人们的生活变得安定美好。一天,由于护送渔人晚归被王母娘娘发现,王母便派来雷公电母要抓回两位仙女治罪。但仙女不肯从命,自愿化为一座巍峨的双峰石为渔人指引航向。

雷公大怒,便把双峰石炸开。双峰石腾空而起,一截掉在黎安附近海面裂成三块;一截飞到本岛南端的天涯,就是这座南天一柱。

纵眼古迹,雄伟壮观,风景优雅,环境别致。游客面对茫茫苍海,海风拂面,遐想联翩,顿觉置身天涯,难怪古人称此地为天之涯,海之角了。

这里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人,无不赞口不绝,争相吟颂着郭老的诗句:“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波青湾面阔,沙白磊头圆。劳动同群众,雄心藐大千。南天一柱立,相与共盘旋。

”郭老曾三游其境,写下了脍灸人口的诗篇,为天涯海角添赋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天涯海角背靠下马岭,在古代是个交通闭塞的关口,《崖州志》云:“有一径可通行人,乱石棋布,潮涨即不能往来。”这条小路就是天涯岩左边的小胡同,潮水高涨时是不能通行的。由于它的地势险要,这里成了古崖州城东路的第二道关隘,并派有军队驻防。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钦差大臣苗曹汤曾巡视边防到此,并于石上刻有“海判南天”四个大字,是此地最早的题刻。

巨石上的“天涯”二字,当地人传说是苏东坡当年贬谪海南游历崖州时,发现此风景胜地,并手书二字于石上。

其实,此二字并非东坡之手迹。据《崖州志》所记,“天涯”二字是清朝雍正年间崖州太守程哲所书的。

游人若留意注目,“天涯”之右有“雍正十一年”(1733年)五个小字,“天涯”之左亦有“程哲”二字,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见,这才是“天涯”二字的真迹,也是天涯海角的得名之故。

如今,这个在封建社会中曾经是逐臣流宦的天涯之地,现在已修缮一新,亭台宾馆拔萃其间,成为人们向往喜爱的游览胜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