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

书籍:法国大革命史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16 20:49:14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法国大革命史词典》第67页(1377字)

法国启蒙时期伟大的政治、社会思想家,作家之一。

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兼舞蹈教师家庭,母亲产后病亡,由姑母抚育。7岁起习钟表业,当过不同行业的学徒。16岁时外出流浪,做过仆从、音乐教师、替人撰写乐章。1745年后常居巴黎,与作家、学者狄德罗、孔狄亚克等订交;后又参加撰写《百科全书》条目。

1749年夏,应第戎学院悬赏征文《论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有助于风俗败坏还是风俗淳厚》,以第1名入选。文章对问题作了否定的答复,认为科学与艺术的进步不是人的真正幸福,从它们的产生来看是与美德为敌的。

他设想原始时代风俗粗犷,然而是自然的,不受礼节、仪式、习惯束缚,没有在我们的风气里流行的矫揉造作和恶劣、欺骗的千篇一律;并指出:这种弊病源于人际的极端不平等。

1754年再应第戎学院悬赏征文,发表第二篇内容更重要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阐发前一论文的思想,把中世纪晚期起流行的“自然状态”作为人人平等的人的原始状态。人由于年龄、健康、体力、心智的不同性质而有自然的和肉体的不平等。但反对由传统惯例认可的特权造成的政治的或道德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基于有人享有特权,特权基于从土地占有开始的私有制,这也是自然状态结束和公民社会的开始。私有制和不平等得到法律认可和政府保护,因为它们原是为富人和强者制订和建立的。

1760年出版小说《新爱洛绮丝》,1762年出版教育着作《爱弥儿》和政治、社会哲学着作《社会契约论》。前两部书都赞颂自然,主张“返于自然”,在第一部书的序文中讲到人的美的灵魂时说:“自然造成它们,我们的制度败坏它们”。这是一部被认为在文学上开辟浪漫主义道路的名着。第二部书一开头就说:“自然的造物主所创造的都是好的,一切坏东西都是经人手创造的。”这是一部论述其自然主义教育方法的杰作。至于《社会契约论》,强调人生而自由,国家——公民社会是自由的人民通过契约构成;主权在民,人民应当充分行使包括革命权利在内的各项自然权利。

这部着作,在历史上对一些国家的政治、社会的变革产生过巨大影响。

1762年既是他写作收获最丰的一年,又是他晚年坎坷生活的开始。《社会契约论》倡导主权在民和革命。

《爱弥儿》中又有宣场自然神论的段落,遭到政府和教会迫害。6月,巴黎当局要惩处他,因逃往瑞士,瑞士也要逮捕他,又逃往普鲁士乡间;1765年写《乡村书简》又得罪当地权贵,遭到驱逐。翌年应哲学家休谟等邀请到了英国,但屡遭迫害,精神失常,一年后潜回法国,从1764年起的7年中仍写了《忏悔录》12卷,还曾先后为科西嘉岛和波兰就起草宪法和政府组织提供书面意见。

这时的卢梭思想比较保守了:他的《科西嘉宪法草案》(1765),首先确认道德方面的各种因素,主张实行一种能够保持当地原始道德和朴素风俗的家长制民主,建立一个农耕制共和国。他的《波兰政府及其改革》(1772),显得更加谨慎,主张国民教育和道德的改革应先于社会改革,农奴制可以暂时保存,在解放农奴以前应使农奴配得上享有自。

由此后又曾写《一个孤独的闲步者的冥想》等。他因狂症发作,倒毙在巴黎东北艾赫莫农维尔田野中。1794年移葬巴黎先贤祠。

上一篇:卢威 下一篇:法国大革命史词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