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的曝光量参数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604页(1611字)
在照相机上可直接用于控制曝光量的是物镜相对孔径D/f’和曝光时间T,采用该两种参数来进行底片曝光量计算时,必须根据被摄物亮度B,以及底片感光速度来确定,其计算方法为
H=P.(D/f’)2·T (1)
式中,H——底片感光量;
P——等于1/4πB0。
(B0为物体亮度)。
根据(1)式,底片感光量H必须使用乘法进行计算,这在实际使用时不方便的,因而国际上广泛应用了APEX加法系统,即引入了曝光指数EV值,使运算操作更为方便。
经过对(1)式的变换,可推导出下列计算式:
EV=AV+TV=BV+SV (2)
式中,EV——曝光指数
AV——镜头孔径指数,2AV=A2(A为光圈数);
TV——曝光时间指数,;
BV——物体亮度指数,(K0——曝光常数,反射光时为1.06,N=0.3);
SV——底片感光速度指数(SV-INDEX OF NEGATIVE SENSITIVE VELOCITY)2sv=N.SX(N=0.3,Sx为底片感光度A.S.A值)。
以上各项指数常用具体数值列表查阅。
如底片感光速度(A.S.A制)为Sx=100,
查表得SV=5,
测得物体亮度为B0=160坎德拉/英尺2,
查表得BV=9,
计算出EV=SV+BV=5+9=14。
如确定曝光时间为1/125秒。
查表得TV=7,
根据 EV=AV+TV, 得AV=7,
查表当AV=7,即光圈数A=11。
由此,根据确定底片感光速度指数SV及测光系统测定物体亮度指数BV后,可得到EV值,从而可获得各种AV与TV的曝光组合。
在照相机设计中,对曝光量自动控制的标定值测试及曝光补偿机构设计,及其修正值的标准,均用EV值来表示。
对照相机曝光量的误差,有关专业标准中也均以EV值来度量。
如:按照相机精度等级,有将曝光量的允差划分为:
-0.3-+0.7EV;±1EV,-1-±2EV等。
现代照相机的自动曝光控制系统,即是依据此几个参数来设计调节焦平面曝光量的机构,这些自动控制量可以是焦平面照度或曝光时间(即光圈先决式电子快门或速度先决式电子快门),也可以同时控制两者(程序式电子快门)。
对于曝光量的控制;在德国、美国、日本等相机生产大国,都有专业标准。如《ISO2721-82摄影技术,照相机、曝光自动控制》、《DIN 4522 T.3-91摄影镜头、曝光光圈数》、《JISB7096-78写真レニス“の开口效率及V”比像面照度の测定方法》等标准中,对有关曝光量的标定值及测试方法都有规定。